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摘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质量评价首要具备导向功用,是教学归纳改革的枢纽所在,对教育质量的全盘提升起着引领作用;对于中学生生来说,教育质量评价环节的成绩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就的重要方法,成绩是学校和老师参考的首要目标,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教师指导效果、以及许多其他信息,都可以从试卷中看出。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也是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中学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和梳理了教育质量、中学教育评价、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类型等相关概念及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特定的人群发放了有关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调查问卷,再对结果进行整理绘图的基础上对中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具体成绩数据对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一步探究,然后对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分别从学校、家庭的角度和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对中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普通中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分析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起到保证作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也会得到客观评价,使得中学生了解自己和教师及时调整授课目标和方针政策。从全社会都关注的中学生成绩入手,针对我国中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学校内部对学生成绩的简单相加造成了宝贵数据资源的浪费,提出改进建议,将标准Z分数引入到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中,然后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将因子分析模型、标准Z分数、原始数据加总得出的三种成绩结果分别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得出最适合中学教育成绩评价的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用SPSS、EXCEL等软件为评价本身提供可靠地依据,也便于验证成绩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为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改进提供了可靠地依据。使得中学生更接近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
【关键词】:质量 教育质量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4-19
- 1.2.1 国内文献综述14-17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7-18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8-19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9-21
- 1.3.1 研究方法19-20
- 1.3.2 研究思路20-21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21-23
- 第2章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概念及理论23-31
- 2.1 中学教育质量的相关概念界定23-25
- 2.1.1 质量23
- 2.1.2 教育质量23-24
- 2.1.3 中学教育质量24-25
- 2.2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5-29
- 2.2.1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概念界定25-26
- 2.2.2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类型26-27
- 2.2.3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功能27-29
- 2.3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方法29-31
- 第3章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31-46
- 3.1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调查的问卷31-35
- 3.1.1 调查对象31
- 3.1.2 问卷设计31-32
- 3.1.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32
- 3.1.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2-35
- 3.2 中学教育质量现状35-41
- 3.2.1 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现状案例分析35-39
- 3.2.2 中学教育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39-41
- 3.3 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41-44
- 3.3.1 从学校和家庭角度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41-43
- 3.3.2 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43-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学生成绩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应用分析46-60
- 4.1 因子分析的分析步骤46-47
- 4.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47-49
- 4.3 因子分析模型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实例49-55
- 4.3.1 因子分析模型变量相关性的检验49
- 4.3.2 因子分析模型相关系数矩阵49-50
- 4.3.3 因子分析模型公因子方差50-51
- 4.3.4 因子分析模型解释的总方差51
- 4.3.5 因子分析模型成分矩阵与旋转成分矩阵51-53
- 4.3.6 因子分析模型成分转换矩阵和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分析53-54
- 4.3.7 因子载荷图与成分得分系数矩阵54-55
- 4.4 因子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因子55-56
- 4.4.1 因子的命名55-56
- 4.4.2 因子得分函数的建立56
- 4.5 基于因子分子模型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排名56-59
- 4.6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中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60-70
- 5.1 标准Z分数的相关概念及优点60-63
- 5.1.1 标准Z分数的概念60-61
- 5.1.2 标准Z分数的优点61-62
- 5.1.3 标准Z分数的实际意义62-63
- 5.2 标准Z分数学生成绩评价的实例分析63-65
- 5.3 标准Z分数与因子分析模型的比较分析65-68
- 5.4 对中学生教育质量成绩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68-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与展望70-71
- 附录71-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绘;;英国高等教育监管制度的内涵及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22期
2 陈旭远;胡洪强;;审视当前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举办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级讲习班[J];教育学报;2013年04期
4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J];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13期
5 黄海涛;;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6 刘巨钦;朱健;;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理论的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7 周光礼;;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中国的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2期
8 刘宏超;岳红云;;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学生成绩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阎凤桥;;高等教育规模可持续扩张的制度保障——《二十世纪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读后感[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王成;王继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成;新中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锐;教学设计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系统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付彩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教育技术能力测评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6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01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