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生命里的重要他人——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选题:中小学德育 + 重要他人 ; 参考:《中小学德育》2017年01期
【摘要】:正当王清平主编约请我在《中小学德育》杂志开设专栏时,我感到既荣幸又惶恐。对于一名一线普通老师而言,在这样一份优秀杂志系统地开设专栏,既是荣誉,更是挑战。在最初的惊喜和慌乱后,我平静下来,眼前浮现起以往讲座现场一个又一个满含热忱的老师。他们听完我的带班经历与案例分享后,总是问道:"万老师,您有专著吗?我们想拜读,可以更细
[Abstract]:When Wang Qingping's editor invited me to write a column in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 felt both honored and frightened. For a regular teacher, a systematic column in such an excellent magazine is both an honor and a challenge. After the initial surprise and panic, I calmed down and emerged from previous lectures, one by one, full of enthusiasm. After listening to my class experience and case sharing, they always asked, "teacher Wan, do you have a monograph?" We want to read it. We can read it in more detail.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分类号】:G6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军;试论中小学德育合力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瞿卫星;知识经济视野中的德育创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6期
3 高志兵;探索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路[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红玲;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会在沙市召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年Z1期
5 郑友训;论21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的走向[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1期
6 周宝利;中小学德育应该注意“六个结合一个突出”[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7 郑友训;网络传播带给中小学德育的利与弊[J];教学与管理;2000年06期
8 王鹏;关于中小学德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4期
9 陶玮;;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相应举措的研究[J];成才;2001年12期
10 罗慧玲;关于中小学德育创新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晋芳;孙海侠;;《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于天龙;;改进中小学德育内容与加强传统美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3 李禾田;;深化“传美”教育之管见[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4 伍德勤;;论老庄积极的道德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史巧玲;;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唐蓓;;谈增强中小学德育合力的主要渠道[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王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课题成果展论文集[C];2013年
8 高雪;;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中小学德育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肖玉华;;立足当代追溯古代 循着古代寻迹当代 吉林省中小学德育效果好[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10 李树云;;整合石林文化资源 实施学科乡土德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夫尔;新疆培训近万名中小学德育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蒋夫尔;新疆中小学德育评估全面展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记者 汪大勇;教育部系统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陈广琳 通讯员 杨春良 杨国强;让学生在体验和磨砺中淬火加钢[N];深圳商报;2006年
5 吕扬;我省初步建立中小学德育长效机制[N];陕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努力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晁瑾;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揭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 汪学香;银川首次表彰中小学德育教育“双先”[N];银川晚报;2010年
9 陈雯;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开办[N];东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赖红英;广东中小学德育进网络提上日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蛟;长沙市中小学德育管理衔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荣超;中小学德育走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4 伊娜;现代美国中小学德育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雷;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俊峰;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的历史考察和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7 谢拥军;现行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游咏梅;从批判走向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登峰;中小学德育系统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玉娟;教师视野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德育[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0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04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