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课程知识的合法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芬;;高等院校课程知识特性的探讨[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2 陈华锋;;《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多课程知识融合探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赵迎春;;论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4 宁春;;关于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李立新;刘晓玲;;高等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毋小利;;语文课程知识对学习者的精神规训价值和教化价值——兼论叶圣陶语文课程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7期
7 韩继伟;黄毅英;马云鹏;卢乃桂;;初中教师的教师知识研究:基于东北省会城市数学教师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谭燕燕;王明照;;双管齐下促进《机械基础》课教学[J];职业;2011年18期
9 霍俊仪;万东梅;靳会超;韩晓雷;;基于CDIO模式的PLC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何红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史卫东;;建议将珠心算纳入数学课改的几点看法[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治国;于明章;;工科物理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龙榕;宋明武;舒扬;苏斌;刘兰;李冰雪;王丽;;关于“基层医生、实习生与在校生对医学基础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吕立江;;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改革[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烨;张晓玲;;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梁岚珍;娄毅;;《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孙颖;何森;周蕴薇;;信息技术与园林树木学课程整合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陈峦;;基于角色换位的自主教学模式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书;冲破知识的藩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杜源江;聋哑小学生开学“拉家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胡根林;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彭同卫 刘勇;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多元化评价学生[N];淄博日报;2010年
6 吕伦渝;学科相互渗透的实证研究[N];中国老年报;2009年
7 舒圣祥;“网络大学”与“知识福利”[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杜吟;宁要大象一腿 不要蝴蝶一只[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李超时;打掉基础教育的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俊和;美国中小学课程知识的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玲;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剑锋;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丹;中学化学教师课程知识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艾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程知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邢科云;课程知识本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琨;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D];西南大学;2009年
7 庞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红蕾;美国中小学DBAE教学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邝孔秀;课程知识:一个“成人”的价值检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郝兆兰;小学教师课堂“角色丛”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9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5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