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卓越教师”视域下的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07:47
【摘要】:随着21世纪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外部教育环境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全球教师教育领域对“教师专业化”呼声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速。以上的因素正影响着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师范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新的形势也对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近年我国教育部组织的调查发现部分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实践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薄弱。同样,在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理念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也存在一定差距。鉴于以上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国家希望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各师范院校相关学科加强师范生的培养。笔者认为,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作为未来优秀美术教师培养的重要阵地,理应体现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精神与要求,并及时发现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针对地进行改革探索,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体现美术教师“专业化”特征,以适应卓越美术教师的培养要求。笔者基于以上思考开展研究,本研究共分为八章,每章节的概要如下:绪论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环境、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解读、专业研究现况出发,提出了我国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部分问题,指明了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阐明了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通过对国内外卓越美术教师培养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了研究成果,分析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为本文提供学术研究的基础。第一章通过文献研究,围绕国内外教育政策、文件、各国艺术教育专家对卓越美术教师相关认定标准进行梳理与比对,探讨“卓越教师”视域下的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素质标准,调查华东地区相关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专业素质现况并做出调查结论,为后续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人才培养方向。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对教育部颁布的“卓越教师培养”相关政策文件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寻找未来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政策依据。通过文献的比较分析,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为本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第三章通过调查研究,探明我国华东地区9所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现况与问题,并归纳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等问题的特征,从内因和外因出发,分析和寻找形成问题的根源,为本研究后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客观证据。第四章从后现代课程理论研究出发,同时参考课程设置相关的政策建议,提出“实践取向的多样化课程”的改革理念、原则和策略。通过对笔者所在院校特色培养方案的制定,从理论依据与现实改革两个方面来建构“卓越教师”视域下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格局。第五章从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研究出发,并参考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提出专业类课程“基于情境的研究型教学”的改革理念、原则、策略;通过笔者参与教学的三个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的分析,力求局部验证改革理念的有效性,给未来相关院校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第六章从教师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出发,并结合了教学实践指导的相关政策,提出实践类课程“基于反思的协同与规范型实践”的改革理念、原则、策略,通过笔者参与指导的两个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的研究,来部分证明改革思路的可行性,为将来同类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第七章从社会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出发,分析未来美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和转变,尝试从标准、模式、体系、方法、资源五方面,对今后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图文】:

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美术学院,德国


术学院美术教育详细课程学分比重调查表与人文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总计52 28 82 2729% 10% 31%发现以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为代表的德国美术如下:础”的递进式课程结构育专业的课程模块94我们发现,围绕艺术学习的型课程结构:艺术研究类课程(Künstlerisches(Kunstwissenschaftliches Studium)、学校实践联chule)。在此基础之上下设五大类课程模块:模工作室研究,模块三,艺术史, 模块四,美学和领域(图 2-4)。德国高等美术院校强调美术师”专业教

基础美术,人文课程,人文学科,重调


99严重脱节。因此,为了保证师范生能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高师的美术理论课程中应该更多增设跨学科人文类课程,帮助师范生形成全面的人文素养(图3-2)3. 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类课程设置忽视课程资源开发前文调查表明(3-7),各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科教学法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其表现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育研究课程、教育技术类课程开设的普及型和系统性,出现频率最低的为课程资源开发类课程。这反映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集中于传统教法类课程,然而,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下,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要能够从身边发现教学主题,通过对身边视觉文化资源的收集、筛选、整合成符合当代基础美术课程理念的校本课程。例如,2011 版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以上资源,,进行美术教学123。由此可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55;G652


本文编号:2704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04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