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0:06
   课程统整是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顺应时代潮流,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其中开设统整的社会科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重要表现之一。具体说来,它包含了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学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等课程。 此次课程改革,我国已经明确把社会科定位为一门综合课程,统整性成为此次我国社会科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进行统整设计是社会科课程统整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科课程统整的成效。社会科的课程统整是课程统整的重要部分之一,社会科的统整需要课程统整理论的指导。本文试图以课程统整理论来检视我国社会科的课程统整设计,丰富社会科的理论研究,为社会科的统整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我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课程统整设计的研究。 课程标准作为社会科的基本指导纲要,为社会科的设计及实施提供方向的指引,其蕴涵的课程统整理念及建议的统整设计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设计与实施,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虽然教科书只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根据,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但教科书仍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是学校教学中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材料,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教科书又是读者最多,又被读者最为看重的文本,但“读者最多的,某种意义上也最重要的文本竟然最缺乏强大的学术研究和评论队伍,最不该忽视的文本,却最少被研究。”社会科教科书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因此,本研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科教科书的改进。 本文选取了我国《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与其配套的权威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共计17本社会科教科书(包括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册、《品德与社会》八册、《中学历史与社会》五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了内容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另外为了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笔者还搜集了统整程度高、设计得比较成功、评价比较高的美国的HM版社会科教科书和台湾版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同时,笔者还深入学校,对一线的教师进行了访谈。 社会科课程统整是社会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依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分析框架展开。“为什么”主要对当前我国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背景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是什么”主要对当前我国社会科的课程统整理念及设计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与问题。具体说来,本部分先分析课程统整的基本内涵、理念与设计模式,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蕴涵的统整理念与运用的模式进行分析,以探寻其特点与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社会科教科书是以课程标准作为指导纲要来编写设计的,因此两者在理念和模式上呈现出较多符合性,因此我们在分析时并没有对两者截然分开。“怎么办”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科课程统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若干建议。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释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等。 第二章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背景与价值取向。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背景主要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理论背景和教育背景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价值取向主要从社会价值、个体价值、学科价值等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理论探讨。社会科的统整需要课程统整理论的指导,基于课程统整的“混淆和不确定性”,本章对课程统整的内涵、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分析我国社会科课程统整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定义评析及历史溯源,提出了我们对课程统整的理解,我们认为,课程统整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课程统整是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或经验,连结或整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时,以知识统整、经验统整或社会统整以及认知和情意的统整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其中知识的统整是课程设计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它不仅是一种课程设计,更是一种不同于分科课程的教育哲学。在对前人批判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统整的基本理念: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工具的知识观;建构的学习观;关注知识的统整;关注经验的统整;关注社会的统整。课程统整模式种类丰富,在对各种模式深层把握的基础上,本文把其划归成为四大类:单一学科统整;跨科—科目分立;跨科—科目融合;超越科目统整四类。 第四章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现状与反思。以课程统整的基本理念及基本模式为框架,透视我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课程统整理念和模式,分析发现,在课程统整理念方面,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基本体现出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工具的知识观、建构的学习观、注重知识的联系、关注儿童的兴趣、注重儿童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的联系。但当前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理念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在知识统整方面,把统整知识等同于拼凑和联结知识,统整知识时浅化学科知识;在经验统整方面,把城市儿童的经验等同于所有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立即兴趣而忽略儿童的长期兴趣,没有足够关注教科书内容的心理化;在社会统整方面,社会议题范围较为窄化。 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模式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类型比较丰富,统整程度较高;较好地关注了知识、经验、社会等的统整。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重整体统整忽略部分统整;从学科内容出发而非从主题出发;过于强调以生活为基础进行统整;部分统整模式设计不当;部分统整模式选用不适等。 第五章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建议。根据前面的分析,以课程统整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深入把握课程统整基本理念,关注课程统整的不同层次。基于知识统整,应注重知识有机联系性,避免拼凑;强调学科基础知识,避免浅化学科知识。基于经验统整,应关注全体儿童的经验;注重即时兴趣和长远兴趣相结合;关注儿童学习经验,注重内容心理化。基于社会统整,建议丰富拓宽社会议题。其次,选用合宜的课程统整模式,依据课程特点兼顾部分统整与整体统整;依据课程特点灵活选择课程统整模式;依据模式特点正确运用课程统整模式。最后,建议通过培育学校合作文化、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社会支持氛围等为社会科课程统整成功运行创造条件。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G633.9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由来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课程统整的相关研究
        (二) 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概念界定
        (一) 社会科
        (二) 课程统整
第二章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背景与价值取向
    一、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背景
        (一)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时代背景
        (二)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社会背景
        (三)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理论背景
        (四)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教育背景
    二、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价值取向
        (一)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社会价值
        (二)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学科价值
        (三)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个体价值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理论探讨
    一、课程统整的内涵
        (一) 课程统整的定义分析
        (二) 课程统整的历史溯源
    二、课程统整的基本理念
        (一) 注重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
        (二) 工具的知识观
        (三) 建构的学习观
        (四) 关注知识的统整
        (五) 关注经验的统整
        (六) 关注社会的统整
    三、课程统整的基本模式
        (一) 课程统整模式的一般类型
        (二) 课程统整模式的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现状与反思
    一、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理念透视
        (一)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理念
        (二)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理念的特点与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模式的透视
        (一)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模式
        (二)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模式的特点与问题
第五章 我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统整的建议
    一、关注课程统整的不同层次
        (一) 基于知识的统整
        (二) 基于经验的统整
        (三) 基于社会的统整
    二、选择合宜的课程统整模式
        (一) 依据课程特点兼顾部分统整与整体统整
        (二) 依据课程特点灵活选择课程统整模式
        (三) 依据模式特点正确运用课程统整模式
    三、培育社会科课程统整成功运行的土壤
        (一) 培育学校合作文化
        (二)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三) 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孔云军;许楠;;大学EGP与ESP课程统整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庄武美;;探讨以课程统整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迎娉;美国中小学公民学课程标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星;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正姬;延吉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王晓艳;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千忠;论美国社会科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要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娟;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相关性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郑毓;初中科学教材统整组织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7 张弓长;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学科知识整合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德红;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刘宏福;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历史—社会课程标准(K-12)”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年静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