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

发布时间:2020-12-10 08:27
  文本解读是语文文本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文本解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理阐释等方法,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发现了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是:梳理1949年以来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状况,归纳出建国后语文文本解读的三种形态,分析出三种形态的基本特点和出现的偏差,总结出三种形态共同的教育影响是学生自我的扭曲。通过对古今中外语文文本解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凸显学生自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为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提供历史和比较的佐证。然后通过对内部机理的分析,确证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最后从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从研究缘起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问题与基本假设、概念约定、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等方面来介绍论文的基本情况。第二章,疏离自我:1949年后语文文本解读的实然状况。本章主要对语文文本解读进行历史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实然语文文本解读的状况进行历史的梳理,将其归纳为建国初政治教化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新时期知识能力取向...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与基本假设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文本与语文文本
        二、解读与语文文本解读
        三、自我与自我教育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二章 疏离自我:1949年后语文文本解读的实然状况
    第一节 建国初政治教化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
        一、解读目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旨归
        二、解读内容:以挖掘主题思想为中心
        三、解读方法:社会学、文章学与讲授法联姻
        四、解读影响:"社会人"的塑造——学生自我的丧失
    第二节 新时期知识能力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
        一、解读目的: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为指向
        二、解读内容:以解析文本形式为中心
        三、解读方法:文章学、语义学与师导生练结合
        四、解读影响:"工具人"的训练——学生自我的异化
    第三节 新世纪人文素养取向的语文文本解读
        一、解读目的: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个性为鹄的
        二、解读内容:以阐发文本人文内涵为中心
        三、解读方法:接受美学、解构主义与学生讨论发言结合
        四、解读影响:"浮躁人"的形成——学生自我的平庸化
第三章 凸显自我:古今中外语文文本解读的必然镜鉴
    第一节 传统之鉴:中国古代和近代语文文本解读对学生自读内悟的强调
        一、古代:自得与心悟
        二、近代:自由与主动
    第二节 他山之石:国外母语文本解读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一、美国:个体差异与自我发展
        二、日本:自主与独立
        三、英、法、德等国:能动参与和自我思考
第四章 教育自我:哲学解释学视角下语文文本解读的本然机理
    第一节 体验、反思中反观自我、认识自我
        一、学生认识自我的本能需求及其迂回性
        二、语文文本是学生反观自我的中介
        三、体验、反思是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视域融合、解释循环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一、学生提升自我的内在要求及其凭借性
        二、语文文本是学生提升自我的凭借
        三、视域融合、解释循环是学生超越自我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 理解的应用中造就自我、实现自我
        一、学生实现自我的潜在欲求及其实践性
        二、语文文本是学生造就、实现自我的脚手架
        三、理解的应用是学生实现自我的内在机制
第五章 自我教育:语文文本解读的应然追求
    第一节 解读目的:以学生自我发展为鹄的
    第二节 解读内容:以学生自主建构文本意义为中心
    第三节 解读方法:哲学解释学解读法与师生对话结合
        一、精心设问"激疑",开启体验反思
        二、激活学生"前见",促进视域融合
        三、引生返回自身,实现理解的应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的自身逻辑——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访谈[J]. 彭正梅.  全球教育展望. 2009(11)
[2]文本解读:通往学生自我教育之途[J]. 王建峰,周庆元.  中国教育学刊. 2009(11)
[3]深研文本解读机理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研讨会在福建泉州成功举办[J]. 陈勇,王兆芳.  中学语文教学. 2009(11)
[4]教育的本体解释——评《教育解释学》[J]. 扈中平.  教育研究. 2009(09)
[5]加拿大契约学习对我国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启示——加拿大塔曼纳维斯中学自主阅读校本课程评介[J]. 刘淼,张萍萍.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8)
[6]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十大隐忧[J]. 谢治平.  教学与管理. 2009(19)
[7]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J]. 钟启泉.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3)
[8]语文不能得鱼而忘筌——由重“内容”到重“形式”[J]. 王春燕.  人民教育. 2009(02)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价值理念的更新——基于基础教育宏观决策的分析[J]. 程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11)
[10]文本解读中的限制与自由——论赫施对方法论诠释学的重构[J]. 彭启福.  世界哲学. 2008(06)

博士论文
[1]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 李广.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 薄景昕.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 曹海东.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语文德性论[D]. 胡绪阳.湖南师范大学 2006
[5]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 王荣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3
[6]体验教学研究[D]. 辛继湘.西南师范大学 2003
[7]文本研究[D]. 刘顺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 王浩.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蒋荣魁.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新课程背景下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及其实践策略[D]. 王琪.四川师范大学 2007
[4]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 辛丽春.曲阜师范大学 2005
[5]新课程背景下的多重对话与文本解读[D]. 刘谦.华中师范大学 2004
[6]高中语文文学文本读解研究[D]. 程道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8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908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