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08:4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我国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首次将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作为教学目标。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科学本质理解并能有效的实施科学本质教育。本文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发展在职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2)通过何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发展以脱产方式学习的教育硕士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的课程因素。本研究以6位初中理科教师、14位理科教育硕士组和21位理科教育硕士组为对象,分别对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思路和策略进行了实践研究。利用研究者修改和研制的评价工具评价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以及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水平的发展。为了研究影响教师科学本质观和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课程因素,对理科课程标准、现行理科教科书和“优秀”教学案例三种课程形态的科学本质目标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1.以“科学本质的主要方面”、“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科学本质教学的显性策略和反思性策略”为基本研讨专题,进行“体验设计-范例认同性”教学实...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2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6一36位在职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注重产生式职教师“注重产生式”教学行为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对能够以探究性学习活动学习的知识基本都采用了探究式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不能独立设计出相应的知识产生的形验设计一范例认同研讨实践对于6位在职教师在该项教学行为到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J]. 何薇. 民主与科学. 2004(05)
[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J]. 袁维新.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7)
[3]文化作用方式之分析[J]. 车洪波. 学习与探索. 2004(01)
[4]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 姜勇,阎水金.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1)
[5]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J]. 钱兆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8)
[6]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 袁维新.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8)
[7]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03(02)
[8]趋向建构论的科学本质观[J]. 郑祥福,洪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9)
[9]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J]. 刘儒德,倪男奇. 比较教育研究. 2002(08)
[10]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研究二十年[J].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1)
本文编号:301441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2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6一36位在职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注重产生式职教师“注重产生式”教学行为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对能够以探究性学习活动学习的知识基本都采用了探究式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不能独立设计出相应的知识产生的形验设计一范例认同研讨实践对于6位在职教师在该项教学行为到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回顾[J]. 何薇. 民主与科学. 2004(05)
[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J]. 袁维新. 课程.教材.教法. 2004(07)
[3]文化作用方式之分析[J]. 车洪波. 学习与探索. 2004(01)
[4]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 姜勇,阎水金.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1)
[5]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J]. 钱兆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8)
[6]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 袁维新.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8)
[7]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03(02)
[8]趋向建构论的科学本质观[J]. 郑祥福,洪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9)
[9]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J]. 刘儒德,倪男奇. 比较教育研究. 2002(08)
[10]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研究二十年[J].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1)
本文编号:3014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1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