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包”实验的改进
发布时间:2021-02-03 05:15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中通过充满趣味性的"黑面包"实验证明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该实验是在烧杯这个敞开体系中完成的,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文章进行了改进——用废弃饮料瓶制成一个密闭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现象明显、产物吸收充分,解决了课本实验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03)
【文章页数】:1 页
【部分图文】:
实验装置示意图
(1)瓶底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称取5g蔗糖放入烧杯,在瓶口内壁贴一小片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然后将瓶口内镶在瓶底,接口处密封好(见图2)。(2)取下带玻璃棒的橡胶塞,沿长颈漏斗向蔗糖中加入几滴浓硫酸,迅速塞紧橡胶塞,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蔗糖。
(3)实验现象(见图3)。①蔗糖逐渐变黑,说明蔗糖脱水转化成碳;②烧杯中的固体急剧膨胀,说明有大量气体产生;③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硫;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褪色,说明生成的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⑤装置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说明反应中放出大量热。(4)反应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方案改进[J]. 刘佩瑜. 中学教学参考. 2017(08)
本文编号:3015962
【文章来源】: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03)
【文章页数】:1 页
【部分图文】:
实验装置示意图
(1)瓶底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称取5g蔗糖放入烧杯,在瓶口内壁贴一小片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然后将瓶口内镶在瓶底,接口处密封好(见图2)。(2)取下带玻璃棒的橡胶塞,沿长颈漏斗向蔗糖中加入几滴浓硫酸,迅速塞紧橡胶塞,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蔗糖。
(3)实验现象(见图3)。①蔗糖逐渐变黑,说明蔗糖脱水转化成碳;②烧杯中的固体急剧膨胀,说明有大量气体产生;③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硫;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褪色,说明生成的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⑤装置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说明反应中放出大量热。(4)反应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方案改进[J]. 刘佩瑜. 中学教学参考. 2017(08)
本文编号:3015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