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6 05:06
  目的:对教师职业倦怠在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多水平分析。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教工卷)、特拉华课堂纪律管理量表(教师版)对全国各地65所学校1619名教师进行调查,对教师职业倦怠在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进行了分析。结果:(1)在教师个体层面的人口学变量中,男性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以及情感衰竭、非人性化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初、高中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无显著差异;不同职称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差异显著,在情感衰竭维度,三级教师得分最低,一级教师得分最高,在个人成就感维度,随着职称的升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高;班主任在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普通教师;随着教龄增加,教师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增高;月收入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教师个人成就感越高,非人性化程度越低。(2)在教师学校层面人口学变量中,除了城市教师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显著高于乡镇教师,其他变量并无显著差异。(3)教师职业倦怠与校园氛围呈显著负相关,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中的积极管理方式和社会情感教学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管理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职业倦怠
        1.1.1 职业倦怠概念界定
        1.1.2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1.3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
        1.1.4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 )教师职业倦怠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
            2 )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1.2 课堂纪律管理概述
        1.2.1 课堂纪律管理的目标
        1.2.2 课堂纪律管理方式
        1.2.3 课堂管理方式现状
    1.3 校园氛围概述
        1.3.1 校园氛围的定义
        1.3.2 校园氛围的组成结构
    1.4 教师职业倦怠与课堂纪律管理、校园氛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样本
    2.4 研究工具
        2.4.1 教师职业倦怠测量
        2.4.2 教师课堂管理方式测量
        2.4.3 校园氛围测量
        2.4.4 人口学变量收集
    2.5 施测程序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6.1 统计分析
            (1)描述统计
            (2)方差分析、T检验
            (3)皮尔逊积差相关
            (4)多水平回归模型
    2.7 多水平回归模型
3 结果
    3.1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1 不同性别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2 不同年级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3 不同职称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4 不同学历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5 是否在上一学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6 不同教龄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7 不同月收入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8 不同学校位置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1.9 不同学校类型教师在教师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3.2 校园氛围、教师管理方式和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3.3 校园氛围、教师管理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
4 讨论
    4.1 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1.1 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体层面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1.2 教师职业倦怠在学校层面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分析
    4.2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多水平分析的合理性
    4.3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5 结论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教工卷)中文版修订[J]. 谢家树,彭哲健,Zhuorong Zhu,Chunyan Yang,George G.Bear.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进一步修订[J]. 伍新春,齐亚静,余蓉蓉,臧伟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3]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一项追踪研究[J]. 张光珍,梁宗保,邓慧华,陆祖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4)
[4]“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意义[J]. 石义堂,李守红.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06)
[5]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层变量之间的关系[J]. 石雷山,高峰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5)
[6]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三十年[J]. 徐文彬,高维.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5)
[7]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教师管理变革[J]. 郭凯.  教育发展研究. 2009(02)
[8]班级心理辅导提高初中生遵守纪律能力的实验研究[J]. 王桂平,陈会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10)
[9]西方学校纪律研究的趋势与借鉴[J]. 王桂平.  教育评论. 2008(01)
[10]学校气氛问卷(初中生版)的研究报告[J]. 葛明贵,余益兵.  心理科学. 2006(02)

硕士论文
[1]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 邵海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6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36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