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视角下安徽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4:25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未来中国教育是否能够实现真正跨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得以各种尝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已经得到广大基层政府的认可。即便如此,各地教育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社会普遍追求的“优质”价值导向使得失衡问题较难化解。如何在优质与均等层面把握好平衡,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推进均衡教育迈向更高层面的关键。从1991年的“醒来,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到2016年推行“阳光分班”改革,让“义务教育无择校”而享誉全国的铜陵再一次打响均衡教育改革实践,迈开改革创新步伐。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渴望不断加强,加之原先均衡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主城区,尚未完全关注偏远和乡村地区,这让铜陵面临新的教育均衡发展难题,需要以更大的范围内解决现有的不均衡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合理分配。文章以铜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和调研整理,着重梳理均衡视角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了两个机制,即坚持“以均衡为基本要求,做有质量的公平教育”并在“正义原则”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配置的原则加以丰富,提出了平...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2章 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育资源
2.1.3 均衡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2.4 资源配置理论
2.3 配置机制
2.3.1 基本要求——优质下的均衡
2.3.2 基本目标——有质量的公平
2.4 配置原则
2.4.1 平等与差异原则
2.4.2 公平与效率原则
2.4.3 中立与补偿原则
2.4.4 适度与超前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现状分析
3.1 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
3.1.1 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3.1.2 学校资源分布概况
3.1.3 区际分布存在的问题
3.1.4 区内分布不均等——以铜官区第一学区为例
3.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2.1 师资资源配置现状
3.2.2 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3.2.3 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3.3 基础教育均衡化现行政策沿革
3.3.1 均衡教育提出的背景
3.3.2 “小升初”免试与省示范高中指标分配到校
3.3.3 从均衡教育试点向优质均衡迈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因素分析
4.1 城乡二元结构因素
4.1.1 “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
4.1.2 “二元经济结构”对宏观教育的制约
4.2 城市地缘因素
4.2.1 重点校与优质资源向心集聚
4.2.2 学区房影响生源聚散分布
4.3 政府制度因素
4.3.1 编制制约了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动
4.3.2 财政配置没有完全兼顾均衡发展需求
4.3.3 受制于应试制度下的名校情结根深蒂固
4.4 文化历史因素
4.4.1 城乡文化的固有差异
4.4.2 历史欠账尚需修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分析与借鉴
5.1 石家庄:增存量,集团办学协同共进
5.1.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1.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1.3 经验借鉴
5.2 沈阳市:保障投入,校区合并
5.2.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2.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2.3 经验借鉴
5.3 上海闵行区:特色发展强校优质促均衡
5.3.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3.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3.3 经验借鉴
5.4 新加坡:坚持学生为本以均衡促优质
5.4.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4.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4.3 经验借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6.1 师资资源配置路径
6.2 财力资源配置路径
6.3 物力资源配置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 赵林,吴殿廷,王志慧,曲鲁平,于伟. 经济地理. 2018(11)
[2]关于公平优质教育的思考[J]. 叶上雄.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1)
[3]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 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4]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福建省厦门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郭献文. 中国教师. 2018(01)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理困境、逻辑与路径[J]. 彭敏,朱德全.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6]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审思[J]. 张梅. 教学与管理. 2016(18)
[7]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J]. 卜玉华.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4)
[8]新加坡“不一样”的教师绩效管理[J]. 人民教育. 2015(08)
[9]回顾、评述与反思: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综述[J]. 袁同凯,郭淑蓉. 民族教育研究. 2013(06)
[10]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J]. 翟博,孙百才. 教育研究. 2012(05)
博士论文
[1]省域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岳金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牡丹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D]. 艾金莹.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2]天津市内六区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D]. 李晨铭.天津商业大学 2017
[3]宁德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问题研究[D]. 陈生.福建农林大学 2013
[4]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 吴玲.山东大学 2011
[5]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 庞笑萌.沈阳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1244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2章 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育资源
2.1.3 均衡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2.3 治理理论
2.2.4 资源配置理论
2.3 配置机制
2.3.1 基本要求——优质下的均衡
2.3.2 基本目标——有质量的公平
2.4 配置原则
2.4.1 平等与差异原则
2.4.2 公平与效率原则
2.4.3 中立与补偿原则
2.4.4 适度与超前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现状分析
3.1 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
3.1.1 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3.1.2 学校资源分布概况
3.1.3 区际分布存在的问题
3.1.4 区内分布不均等——以铜官区第一学区为例
3.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2.1 师资资源配置现状
3.2.2 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3.2.3 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3.3 基础教育均衡化现行政策沿革
3.3.1 均衡教育提出的背景
3.3.2 “小升初”免试与省示范高中指标分配到校
3.3.3 从均衡教育试点向优质均衡迈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因素分析
4.1 城乡二元结构因素
4.1.1 “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
4.1.2 “二元经济结构”对宏观教育的制约
4.2 城市地缘因素
4.2.1 重点校与优质资源向心集聚
4.2.2 学区房影响生源聚散分布
4.3 政府制度因素
4.3.1 编制制约了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动
4.3.2 财政配置没有完全兼顾均衡发展需求
4.3.3 受制于应试制度下的名校情结根深蒂固
4.4 文化历史因素
4.4.1 城乡文化的固有差异
4.4.2 历史欠账尚需修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典型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分析与借鉴
5.1 石家庄:增存量,集团办学协同共进
5.1.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1.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1.3 经验借鉴
5.2 沈阳市:保障投入,校区合并
5.2.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2.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2.3 经验借鉴
5.3 上海闵行区:特色发展强校优质促均衡
5.3.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3.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3.3 经验借鉴
5.4 新加坡:坚持学生为本以均衡促优质
5.4.1 均衡教育面对的问题
5.4.2 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
5.4.3 经验借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铜陵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6.1 师资资源配置路径
6.2 财力资源配置路径
6.3 物力资源配置路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 赵林,吴殿廷,王志慧,曲鲁平,于伟. 经济地理. 2018(11)
[2]关于公平优质教育的思考[J]. 叶上雄. 教育科学论坛. 2018(11)
[3]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 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4]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福建省厦门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郭献文. 中国教师. 2018(01)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理困境、逻辑与路径[J]. 彭敏,朱德全.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6]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审思[J]. 张梅. 教学与管理. 2016(18)
[7]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J]. 卜玉华.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4)
[8]新加坡“不一样”的教师绩效管理[J]. 人民教育. 2015(08)
[9]回顾、评述与反思: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综述[J]. 袁同凯,郭淑蓉. 民族教育研究. 2013(06)
[10]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J]. 翟博,孙百才. 教育研究. 2012(05)
博士论文
[1]省域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岳金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牡丹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D]. 艾金莹.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2]天津市内六区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D]. 李晨铭.天津商业大学 2017
[3]宁德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问题研究[D]. 陈生.福建农林大学 2013
[4]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 吴玲.山东大学 2011
[5]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 庞笑萌.沈阳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1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4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