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15:02
《生活与哲学》对学生而言相对生疏,它抽象、晦涩的哲学原理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难度。哲学本身相对比较深奥,加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不高,这种情况使政治课教师开展哲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哲学课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寻找简化抽象原理的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法与灌输式教学方法,应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主体性,努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艺术。新课标强调:要使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一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为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新课改也强调“转变学科本位思想”。古典名句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其蕴含的哲理与哲学教学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哲学教学中引入古典名句既有利于将枯燥的哲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又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古典名句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哲学课之间的关系。并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古典名句在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得以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笔者在教学实习中的亲身实践,分析总结了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的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其原因。本文第四部分...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理由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理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总结经验法
(三)访谈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古典名句与高中哲学的关系
一、古典名句的内涵
二、古典名句的特点
(一)合辙押韵,易于识记
(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三)立意高远,蕴含哲理
(四)字句精艳,意蕴深婉
三、古典名句与高中哲学的关系
(一)古典名句与哲学,思想内容上相通相融
(二)古典名句与哲学,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
第二章 古典名句应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古典名句蕴含着深奥的哲学道理
(一)古典名句蕴含着唯物论思想
(二)古典名句蕴含着认识论思想
(三)古典名句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四)古典名句蕴含着唯物史观思想
二、必要性:古典名句运用在哲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一)引思明理,促使《生活与哲学》教学内容的转化
(二)古为今用,利于《生活与哲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三章 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视
(一)部分政治教师对古典名句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淡薄
(二)部分政治课教师对古典名句的运用效果欠佳
(三)学生对古典名句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现实
(二)教师能力的限制
(三)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
第四章 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
一、运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选择性原则
(四)适度性原则
二、运用策略
(一)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运用意识
(二)增强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三、运用模式
(一)诗意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智慧论证——世间好语书说尽
(三)诗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五章 中国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设计—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为例
二、教学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吐故纳新:陶行知对王阳明知行观的继承与发展[J]. 王建平,黄明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试述《道德经》对今人的启示[J]. 孔映. 长江丛刊. 2016(33)
[3]儒家思想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应用[J]. 高杰,郑淑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8)
[4]探析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的创新能力[J]. 李智君. 考试周刊. 2015(56)
[5]古诗词鉴赏训练[J]. 王昌铭.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4(10)
[6]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再探[J]. 于欣. 求实. 2014(06)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哲学复习实效[J]. 吴超. 新课程导学. 2013(25)
[8]当今“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J]. 杨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以“古诗”之美 显“哲学”之魅——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 俞侃.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13(01)
[10]浅谈高中政治哲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的四个维度[J]. 季新华. 学园(教育科研). 2012(20)
博士论文
[1]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 胡铁生.吉林大学 2012
[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 孔宪峰.辽宁大学 2011
[3]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 柳东林.吉林大学 2010
[4]文学教育论[D]. 鲁定元.华中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D]. 刘晓亚.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D]. 李小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典诗词的运用研究[D]. 张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天净沙·秋思》的象似性解读及其英译[D]. 姚莉娜.江南大学 2013
[5]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D]. 崔真真.河南大学 2012
[6]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研究[D]. 刘龙.苏州大学 2012
[7]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探究[D]. 刘琳.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高中思政课教材美育功能及开发研究[D]. 程荣彬.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探析[D]. 潘秀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传统文化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姚芬.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0576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理由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理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总结经验法
(三)访谈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古典名句与高中哲学的关系
一、古典名句的内涵
二、古典名句的特点
(一)合辙押韵,易于识记
(二)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三)立意高远,蕴含哲理
(四)字句精艳,意蕴深婉
三、古典名句与高中哲学的关系
(一)古典名句与哲学,思想内容上相通相融
(二)古典名句与哲学,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
第二章 古典名句应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古典名句蕴含着深奥的哲学道理
(一)古典名句蕴含着唯物论思想
(二)古典名句蕴含着认识论思想
(三)古典名句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四)古典名句蕴含着唯物史观思想
二、必要性:古典名句运用在哲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一)引思明理,促使《生活与哲学》教学内容的转化
(二)古为今用,利于《生活与哲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三章 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视
(一)部分政治教师对古典名句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淡薄
(二)部分政治课教师对古典名句的运用效果欠佳
(三)学生对古典名句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现实
(二)教师能力的限制
(三)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
第四章 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
一、运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选择性原则
(四)适度性原则
二、运用策略
(一)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运用意识
(二)增强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三、运用模式
(一)诗意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智慧论证——世间好语书说尽
(三)诗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五章 中国古典名句在《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设计—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为例
二、教学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吐故纳新:陶行知对王阳明知行观的继承与发展[J]. 王建平,黄明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试述《道德经》对今人的启示[J]. 孔映. 长江丛刊. 2016(33)
[3]儒家思想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应用[J]. 高杰,郑淑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8)
[4]探析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的创新能力[J]. 李智君. 考试周刊. 2015(56)
[5]古诗词鉴赏训练[J]. 王昌铭.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4(10)
[6]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再探[J]. 于欣. 求实. 2014(06)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哲学复习实效[J]. 吴超. 新课程导学. 2013(25)
[8]当今“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J]. 杨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以“古诗”之美 显“哲学”之魅——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 俞侃.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13(01)
[10]浅谈高中政治哲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的四个维度[J]. 季新华. 学园(教育科研). 2012(20)
博士论文
[1]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 胡铁生.吉林大学 2012
[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 孔宪峰.辽宁大学 2011
[3]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 柳东林.吉林大学 2010
[4]文学教育论[D]. 鲁定元.华中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D]. 刘晓亚.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D]. 李小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典诗词的运用研究[D]. 张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天净沙·秋思》的象似性解读及其英译[D]. 姚莉娜.江南大学 2013
[5]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D]. 崔真真.河南大学 2012
[6]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研究[D]. 刘龙.苏州大学 2012
[7]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探究[D]. 刘琳.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高中思政课教材美育功能及开发研究[D]. 程荣彬.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探析[D]. 潘秀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0
[10]传统文化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姚芬.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0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0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