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基于Logit模型的中学生高等教育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9:30
  高等教育意愿指的是一个人在接受了初步的教育后,希望能够在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高等教育意愿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实际的最终教育获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学生当前的希望感,而同伴影响、父母参与、老师关注共同塑造了初中生的高等教育意愿。为了提升中学生高等教育意愿、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必须将同伴、父母、老师等因素共同纳入考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 

【文章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3(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同伴行为对教育意愿的影响
    (二)教师关注对教育意愿的影响
    (三)父母参与对教育意愿的影响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
        1. 结果变量。
        2. 核心自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模型选择
四、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检验
    (二)数据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父母教育期望与教育投入的性别差异——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 崔盛,宋房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9(02)
[2]农民工子女随迁能够提高其教育期望吗?——来自CEPS 2013—2014年度数据的证据[J]. 宁光杰,马俊龙.  南开经济研究. 2019(01)
[3]父母参与在青少年行为发展中的作用——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J]. 吴帆,张林虓.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2)
[4]农村初中生教育期望与学业表现的关系[J]. 刘日高,常芳,刘涵,史耀疆.  教育经济评论. 2018(03)
[5]同伴行为对教育期望影响的性别差异——基于CEPS2014调查数据的分析[J]. 李烨.  现代教育科学. 2018(02)
[6]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J]. 刘浩.  青年研究. 2018(01)
[7]中学生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父母教育卷入的影响效应分析[J]. 周菲,程天君.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06)
[8]治理欲望:当代中国教育的文化分析——评《治理教育欲望:中国的文化、政治与学校教育》[J]. 向伟.  社会发展研究. 2016(04)
[9]中学生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表现与成因[J]. 黄超,吴愈晓.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4)
[1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J]. 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3)



本文编号:311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1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