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问题串”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03:11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串”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良,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问题串”教学法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利用问题的桥梁,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的彼岸。本研究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案例分析法对“问题串”教学进行了研究。(1)运用文献分析法从课程标准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阅读相关的文献,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对“问题串”的类型和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2)选取四种数学课型中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问题串”的设计意图以及“问题串”在实际数学课堂中的作用。(3)针对“问题串”进行了教学设计,将“问题串”教学法运用到了实际数学课堂中,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得出实验结论。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问题串”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并列式问题问题

多项式,学生,住宅平面,问题


图 3-3 三角尺 图 3-4 住宅平面图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多项式”定义、特点进与运用。其作用为:(1)复习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2)用类型的平行问题加深学生对“多项式”的理解;(3)积极引导学生进学生自己总结出“多项式”所具有的特点,加深对“多项式”定义的理

住宅平面,多项式


图 3-3 三角尺 图 3-4 住宅平面图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多项式”定义、特点进与运用。其作用为:(1)复习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2)用类型的平行问题加深学生对“多项式”的理解;(3)积极引导学生进学生自己总结出“多项式”所具有的特点,加深对“多项式”定义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着问题 课堂撸“串”——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J]. 罗海涛.  中国农村教育. 2018(22)
[2]巧设问题串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 金剑,郑华恒.  重庆与世界. 2018(20)
[3]精心设计问题串,有效搭建学生探索的桥梁[J]. 程云.  数学教学通讯. 2018(30)
[4]从“问题串”到“一题一课”[J]. 吴锋.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8(15)
[5]问题引领思维,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例谈初三数学“问题串”梯度复习法[J]. 唐新若.  数学教学通讯. 2018(17)
[6]唯有读懂教材,方能用好教材——例谈北师大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解读[J]. 汪湘群.  小学教学参考. 2018(17)
[7]巧设“问题串” 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一课的“问题串”设计[J]. 沈建新.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8(09)
[8]巧设问题串 演绎精彩课堂[J]. 杨春云.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0)
[9]例谈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使用[J]. 卓斌.  数学通报. 2013(06)
[10]论课堂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意义与要求[J]. 张云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硕士论文
[1]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黄一菲.沈阳师范大学 2018
[2]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 周利.江苏师范大学 2018
[3]初中数学课恰当选择问题串类型的策略研究[D]. 崔艳君.南京师范大学 2018
[4]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煜淇.沈阳师范大学 2017
[5]小学数学“问题串”教学现状研究[D]. 管章伟.渤海大学 2017
[6]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有效性评价的研究[D]. 高雨杏.闽南师范大学 2017
[7]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D]. 胡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7
[8]“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何义婷.重庆师范大学 2017
[9]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研究[D]. 周跃佳.云南师范大学 2017
[10]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串的设计及实践[D]. 王岩.江苏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2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382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