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2:01

  本文关键词:“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语文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些许问题。高中作文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探索,致使高中作文教学仍以教师单一规范指导为教学主要方式,以高考作文标准作为准绳,忽略学生主体的写作情感和智力发展,最终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低下,写作情感压抑,高中写作教学在师生间失去应有魅力,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高中作文教学陷于瓶颈,追溯缘由,是缺乏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写作理念的指导,师生的主导主体地位倒置,使得写作教学难有突破。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1902~1987)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迥异于传统的指导式教学,其本质与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完人”旨归相一致。鉴于高中作文“指导性”教学的弊端,本课题以语文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写作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以罗杰斯“非指导性”思想为教学理念,探索高中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以期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从高中语文课程课改及作文教学的局限性角度,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并指出罗杰斯“非指导性”思想特点与之契合之处;其次就国内外研究现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成果综述;最后,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明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表现及原因。本章首先从教学实际出发,阐明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并具体分析了科学理念缺失下的高中指导性作文教学弊端。其次,从写作主体角度阐明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理念问题与实际问题,并指出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针对高中作文教学和写作主体现状探究写作教学诸多问题的根源。第三部分为“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及对作文教学的价值。首先,阐明该理念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其次,明确“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指导作文教学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师生写作心理需求的分析探究,论证“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指导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为“非指导性”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将高中写作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别从写作教学的观念确立、写作准备、过程组织与实施、写作评价四方面入手,探究“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同时,策略之中辅以高中作文教学实施案例,从阐释理念导向、展示典型案例、总结教学启示三个维度对“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做更具体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 高中作文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选题缘起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三、研究的意义、目的与方法14-16
  •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表现16-21
  •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问题表现16-18
  • 一、强化写作目标,忽视主体感知与自觉表现16
  • 二、教师过分干预,替代主体探索与资源调控16-17
  • 三、写作过程限制主体合作与创新17
  • 四、评价方式缺乏多元化实践探索17-18
  •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问题表现18-21
  • 一、主体意识缺失,写作热情低下18
  • 二、压抑真挚情感,创作个性不足18-19
  • 三、写作资源有限,趋同现象普遍19-20
  • 四、不良写作习惯,,自我训练欠缺20-21
  • 第二章“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内涵及对作文教学的意义21-26
  • 第一节“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及理论依据21-24
  •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内涵21-22
  •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22-24
  • 第二节“非指导性”理念对作文教学的意义24-26
  • 一、重塑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关系24
  • 二、提供自由的情感释放空间24
  • 三、营造开放的表达创意氛围24-25
  • 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习惯25-26
  • 第三章“非指导性”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26-45
  • 第一节 立足人本主义师生观26-30
  • 一、强化主体性意识26-27
  • 二、转化教师角色27-29
  • 三、淡化替代性经验29-30
  • 第二节 注重培养写作情感30-34
  • 一、关注生活体验30-32
  • 二、创造愉悦体验32-33
  • 三、鼓励互动交流33-34
  • 第三节 创造开放的写作过程34-41
  • 一、自定写作目标,减少过分干预35-36
  • 二、开放写作环境,增加实践活动36-37
  • 三、创新组织形式,教师灵活指导37-39
  • 四、设置专题活动,进行可持续写作39-41
  • 第四节 鼓励多元化作文评价41-45
  •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41-42
  •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42-44
  • 三、多元化交流展示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一50
  • 附录二50-51
  • 附录三51-52
  • 附录四52-55
  • 附录五55-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雨;高中作文教学随想[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年Z5期

2 曾建慧;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三重”[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范克勤;;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1期

4 刘宏;;有关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4期

5 陈勇;;高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6 虞红敏;;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罗云凤;;人文主题融入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高桂林;;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9 李丹;;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想象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10 韦柳萍;;初中阶段如何为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做准备[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寒;周七零;;把学生带向成熟——兼谈高中作文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杨良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王艳超;;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之情怀篇——“气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4 贾春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之语言篇:“言宜”[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5 来盛福;;高中作文教学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巴彦县高级中学课题组;;积累决定广度 品味决定深度——高中作文教学研究[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7 贾春杨;;形立则章成——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8 韩传虎;;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蕊;;强化高中作文有效指导的几个方法[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兴化中学 沈玉荣;开创高中作文教学新天地[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李静然;高中作文教学“人文合一”之浅见[N];贵州民族报;2014年

3 江苏省兴化中学 沈玉荣;高中作文教学审美化思考[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永靖县永靖中学 孔德明;高中作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9年

5 卫辉市高级中学 刘红丽;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N];新乡日报;2011年

6 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一中 周旭;体会高中作文教学[N];学知报;2011年

7 罗方永 陆河县河田中学;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试探[N];汕尾日报;2011年

8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锣圩高中 李勇生;高中作文教学初探[N];学知报;2011年

9 临颍一高高三语文组 史晓鹏;县级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10 万载县株潭中学 辛集中;高中作文需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N];宜春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小玲;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理论指导的有效性探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姚丽娜;生本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彬;珲春市一中写作教学现状调g敕治鯷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丹;内蒙古达拉特旗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田舒;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韦伟;社会热点新闻课程资源融入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霜;新媒体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爱华;高中作文教学整合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洁;河北威县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陶媛媛;“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非指导性”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6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