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23:12

  本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思路,培养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生物课程基本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广泛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理论,为之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本文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外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辽宁省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知,小组合作学习在辽宁省初中生物课堂得到广泛的运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学习小组组建不科学;教师监控力度不够;学生缺乏合作必须的社会技能等。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知,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重视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导致生物课堂教学只注重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忽视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最后,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笔者以沈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学生为实践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行动研究。具体过程:一、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即确定实践目标、对象、时间、假设和步骤。二、严格执行行动研究方案,即确定合适的小组,定好合作学习的主题、进行科学的合作小组组员、机制等的构建、有效监控和合理评价小组学习。三、结合教学案例,对实践结果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本文通过课堂观察、调查研究分析辽宁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此外,从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角度出发,积极的开展行动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希望为一线生物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课堂 现状 问题解决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一、研究背景9-10
  •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9
  • (二)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需要9-10
  • (三)初中生年龄特点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
  • 三、主要研究内容11
  • 四、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理论概述13-18
  •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13
  •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13-14
  •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4-15
  • 四、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15-16
  •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16-18
  • (一)合作学习评价的功能16-17
  • (二)合作学习评价的标准17
  • (三)合作学习评价的形式17
  • (四)合作学习评价内容17-18
  • 第三章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研究18-43
  •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8-37
  • (一)调查目标18
  • (二)调查方法18
  • (三)调查对象18-19
  • (四)调查步骤19-23
  •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23-37
  • 二、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课堂观察与分析37-40
  • (一)观察目标37
  • (二)观察方法37
  • (三)观察对象37
  • (四)观察步骤37-38
  •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38-40
  • 三、研究小结40-43
  • (一)现状实施的优点40
  • (二)存在问题40-41
  • (三)问题解决策略41-43
  • 第四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43-48
  • 一、实践方案43-44
  • (一)实践目标43
  • (二)实践对象43
  • (三)实践时间43
  • (四)实践假设43
  • (五)实践步骤43-44
  • 二、实践研究具体过程44-46
  • (一)选择适当合作学习主题44
  • (二)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44-45
  • (三)有效监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45
  • (四)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45-46
  • 三、实践研究评价46-48
  • (一)专家评价46-47
  • (二)教师评价47
  • (三)学生评价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1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51-53
  • 附录2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53-55
  • 附录3 访谈提纲55-56
  • 附录4 课堂观察量表56-58
  • 附录5 实践研究案例58-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红;;初中生物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7期

2 钟思娥;;现行初中生物教材渗透素质教育理念[J];科学教育;2002年03期

3 沈卫新;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与“实验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2年33期

4 王洪才;针对初中生物新教材的几点教学策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欧艳梅;初中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万先军;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式思考[J];大众科技;2004年04期

7 刘景太;;优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自主”——初中生物“自主学习”的教改回眸[J];科学教育;2005年06期

8 戎爱香;;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J];科学教育;2007年04期

9 刘丽丽;;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互助教学实践[J];科学教育;2009年01期

10 卢江峰;;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几种教学方法[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进利;;初中生物新教材中“讨论”的特点与实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郑光辉;;初中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3 吴瑾;;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游盛华;;初中生物课前预习导学题的设计和应用策略[A];中国名校卷(江西卷)[C];2013年

5 韦江余;;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邹东琴;;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李建国;;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病毒》探究性学习整合课的尝试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春怡;;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赵虹;;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物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部分章节教学方法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10 王海云;;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四川省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校 杨华;初中生物教育中的功利性与危害[N];学知报;2010年

2 麦积区石佛中学 徐静云;如何教好初中生物课[N];甘肃日报;2010年

3 剑河县敏洞中学 杨志辉;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N];贵州民族报;2014年

4 临汾市尧都区金殿中学 赵艳龙;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N];临汾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端鹏;首设生物理化实验考查[N];济南日报;2011年

6 胡瑞廷 乔荣;准旗积极实施“国培计划”促教学水平提高[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7 彭薇;“奇葩作业”何时了[N];解放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曼菱;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梁靖;“国培计划”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海波;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倪杰;教科书演替与初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初探[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5 彭庆霄;初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买日叶木·卡地尔;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彦青;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梁倩;初中生物课堂游戏教学及其对学业不良转化的初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小娇;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慧琼;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学生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01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