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6-06 07:05

  本文关键词: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作学习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我国的教育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很多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对具体操作和应用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则较少。《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目前很多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没有很好利用小组合作,教师没有系统的分析组建小组,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制定激励合作学习的评级机制。致使合作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本文在阅读教育专家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合作学习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状况、合作学习的特点、基本要素、理论支撑。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和本人从教以来教学实践,着重阐述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从关注教材的讲解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如何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明确职责,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和有序进行。教给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倾听、表达、讨论、互助等指导学生合作技巧,最终建立有效的交流和评价机制。研究者以新授课为例概述了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情境导入,教师明确探究学习任务,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理思路。然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有序交流,探索新知。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关注合作的进展,合作遇到的问题。合作探究后,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对合作有序高效的小组进行激励性评价。与此同时,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最后归纳小结、巩固训练、组内互助、排疑解惑,且根据需要还可以向课后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小组合作完成。最后,研究者整理出两个案例,且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证实了应用小组合作后,提高了生物成绩,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希望能为生物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2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10
  • 1. 理论意义8-9
  • 2. 现实意义9-10
  • (二) 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状况10-12
  • 1. 国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状况10
  • 2. 国内合作学习的研究状况10-12
  •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12-16
  • (一) 合作学习简介12
  • (二)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2-13
  • 1. 正相互互赖12-13
  • 2. 个人责任13
  • 3. 社交技能13
  • 4. 小组自评13
  • 5. 混合编组13
  • (三) 合作学习特点13-14
  • 1. 激发学习的动力13-14
  • 2. 展示学生的特长14
  • 3. 培养学生的能力14
  • 4. 促进师生的成长14
  • (四) 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撑14-16
  • 1. 教育学理论支撑14-15
  • 2. 心理学理论支撑15-16
  • 三、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实践16-32
  • (一) 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分析16-17
  • 1. 教育改革的需要16
  • 2. 社会发展的需要16-17
  • 3. 生物课标的需要17
  • (二)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7-18
  • 1. 随意开展合作17-18
  • 2. 缺乏评价机制18
  • 3. 形式主义严重18
  • (三) 初中生物有效合作学习的过程18-22
  • 1.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18-20
  •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0-21
  • 3. 指导学生合作技巧21-22
  • 4. 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22
  • (四)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过程例析22-32
  • 1. 操作程序22-25
  • 2. 教学实例25-30
  • 3. 案例分析30-32
  • 四、结语32-34
  • (一) 简要总结32
  • (二) 研究展望32-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维胜;合作学习与差生转化[J];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25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