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背景下管制器具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27 23:37
管制器具作为危险物品的一种,是恐怖分子可利用的获取成本最低的武器,往往作为恐怖袭击之最后手段出现,因此,管制器具管理决定着能在多大程度上防范和遏制恐怖活动。管制器具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主题研究需要紧密结合恐怖主义形势,讨论如何采取问题导向性的对策。本文基于我国境内外管制器具在恐怖活动中的使用状况,以及对相关恐怖袭击伤亡率的比较分析,为加强管制器具管理的必要性提供佐证。通过深入分析恐怖活动中出现的管制器具的来源,可以发现管制器具的非法制售是恐怖分子获取作案工具的主要途径,以及恐怖活动中还存在超出管制器具管理规定范围的器材、械具。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反恐背景下管制器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解决路径,具体遵循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等治理逻辑,除此之外,本文选择强化型激励理论来分析如何通过激励工具使社会治理目标更好地达成。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解决社会问题、应对恐怖活动威胁的重要途径,既要加强属地防控责任和法规管制,同时为充分发挥刑罚的犯罪预防功能,还需要严格刑法的规制力度。由于监管力量有限、管理方法落后低效等原因,公安机关对管制器具相关从业主体的监管难以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2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管制器具的基本内涵
2.1.1 “管制”的词源释义
2.1.2 管制器具概念的由来及含义
2.2 管制器具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2.2.1 对管制器具管理的认知
2.2.2 管制器具管理的重要特性
2.3 主要理论依据
2.3.1 社会治理理论
2.3.2 强化型激励理论
3 恐怖活动中管制器具的使用现状及其来源
3.1 管制器具在恐怖活动中的使用状况
3.1.1 管制器具在我国境内恐怖活动中的使用状况
3.1.2 国外持管制器具恐怖袭击问题突出
3.1.3 持管制器具恐怖袭击伤亡率的比较分析
3.2 恐怖活动中使用的管制器具的来源
3.2.1 历史原因遗留的非法管制器具
3.2.2 管制器具的非法制售是主要获取渠道
3.2.3 日常生活中非管制的器材械具
4 恐怖活动工具来源暴露出的管制器具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管制器具管理立法无法适应反恐需要
4.1.1 反恐法律体系中缺少管制器具管理专门立法
4.1.2 管制器具的界定落后于反恐形势的发展
4.1.3 打击处理非法行为的法律依据不足
4.2 公安机关在管制器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2.1 非法管制器具收缴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4.2.2 对管制器具相关从业单位的监管成效低
4.2.3 管制器具管理警力有限,影响管理措施的落实
4.3 管制器具依法管理的社会环境
4.3.1 管制器具法律法规知识匮乏
4.3.2 管理规定与民众心理有罅隙
5 完善反恐背景下管制器具管理的路径分析
5.1 完善管制器具管理相关立法
5.1.1 强化属地防控责任,完善管制器具的管控范围
5.1.2 加强行政立法管制的负强化作用
5.1.3 严格行为责任,加强刑法规制力度
5.2 激励民众参与群防群治,拓宽警民合作渠道
5.2.1 提高激励机制的可置信度,重视内在诱导性激励
5.2.2 建设网格化反恐防控体系,组建巡逻防控“义警”力量
5.3 创新管制器具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5.3.1 构建回应性监管机制,促进相关从业者自律
5.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常态化管理
5.3.3 采用特殊的“链式管理”,限定管制器具购销点
5.4 通过政府引导与扶持,推动管制器具产业源头治理
5.4.1 政府助力打造品牌效应
5.4.2 重点帮扶贫困从业者
5.4.3 推动管制器具行业创新发展
5.5 以基层组织为抓手,筑牢管制器具依法治理的社会基础
5.5.1 以“访惠聚”为模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5.2 以普法教育机制为载体,深入组织法制宣传
5.5.3 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引导相关行为规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7728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
2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管制器具的基本内涵
2.1.1 “管制”的词源释义
2.1.2 管制器具概念的由来及含义
2.2 管制器具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2.2.1 对管制器具管理的认知
2.2.2 管制器具管理的重要特性
2.3 主要理论依据
2.3.1 社会治理理论
2.3.2 强化型激励理论
3 恐怖活动中管制器具的使用现状及其来源
3.1 管制器具在恐怖活动中的使用状况
3.1.1 管制器具在我国境内恐怖活动中的使用状况
3.1.2 国外持管制器具恐怖袭击问题突出
3.1.3 持管制器具恐怖袭击伤亡率的比较分析
3.2 恐怖活动中使用的管制器具的来源
3.2.1 历史原因遗留的非法管制器具
3.2.2 管制器具的非法制售是主要获取渠道
3.2.3 日常生活中非管制的器材械具
4 恐怖活动工具来源暴露出的管制器具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管制器具管理立法无法适应反恐需要
4.1.1 反恐法律体系中缺少管制器具管理专门立法
4.1.2 管制器具的界定落后于反恐形势的发展
4.1.3 打击处理非法行为的法律依据不足
4.2 公安机关在管制器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2.1 非法管制器具收缴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4.2.2 对管制器具相关从业单位的监管成效低
4.2.3 管制器具管理警力有限,影响管理措施的落实
4.3 管制器具依法管理的社会环境
4.3.1 管制器具法律法规知识匮乏
4.3.2 管理规定与民众心理有罅隙
5 完善反恐背景下管制器具管理的路径分析
5.1 完善管制器具管理相关立法
5.1.1 强化属地防控责任,完善管制器具的管控范围
5.1.2 加强行政立法管制的负强化作用
5.1.3 严格行为责任,加强刑法规制力度
5.2 激励民众参与群防群治,拓宽警民合作渠道
5.2.1 提高激励机制的可置信度,重视内在诱导性激励
5.2.2 建设网格化反恐防控体系,组建巡逻防控“义警”力量
5.3 创新管制器具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5.3.1 构建回应性监管机制,促进相关从业者自律
5.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常态化管理
5.3.3 采用特殊的“链式管理”,限定管制器具购销点
5.4 通过政府引导与扶持,推动管制器具产业源头治理
5.4.1 政府助力打造品牌效应
5.4.2 重点帮扶贫困从业者
5.4.3 推动管制器具行业创新发展
5.5 以基层组织为抓手,筑牢管制器具依法治理的社会基础
5.5.1 以“访惠聚”为模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5.2 以普法教育机制为载体,深入组织法制宣传
5.5.3 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引导相关行为规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7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404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