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研究 ——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例
发布时间:2025-06-19 00:25
危险化学品是我们当前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不断丰富社会产品,显著提高我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其易燃易爆性、反应性和毒性本就决定了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经营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之中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决定了应急救援行动的专业性,同时还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然而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就多达安监、公安、质监、环保、交通、卫生、工商、邮政等八个部门,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行政管理体系使得救援信息传递不畅、救援力量分散、应急平台重复建设、协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尤为突出,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实现以人为本,贯彻红线意识就必须要及时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这样才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筑起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之前的单个地方政府、单个部门的单枪匹马在事故应急救援中极为苍白无力。以协作性公共管理为视角,是探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建立的很好切入点。通过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个案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其协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创新性地以协作性公共管理为视角,积极探索解决...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2.1 美国应急救援体系
1.2.2.2 澳大利亚应急救援体系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
1.3.1.1 协作条件
1.3.1.2 协作组织
1.3.1.3 协作过程
1.3.1.4 协作方式
1.3.1.5 协作规则
1.3.2 应急响应机制
1.3.2.1 应急响应原则
1.3.2.2 应急响应流程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现状
2.1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性
2.1.1 危险化学品的界定
2.1.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性
2.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现状
2.2.1 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2.2.2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2.2.3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2.4 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
2.2.5 应急投入与救援装备水平
2.2.6 应急救援工作成效显著
第3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例
3.1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3.1.1 基本情况
3.1.1.1 事故单位情况
3.1.1.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
3.1.1.3 东黄输油管道相关情况
3.1.1.4 排水暗渠相关情况
3.1.1.5 东黄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叉情况
3.1.2 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3.1.2.1 原油泄漏处置情况
3.1.2.2 爆炸情况
3.1.2.3 爆炸后应急处置及善后情况
3.1.3 事故原因
3.1.3.1 直接原因
3.1.3.2 间接原因
3.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
3.2.1 应急管理机构不完善
3.2.2 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不健全
3.2.3 应急救援力量不足
3.2.4 应急运行机制不完善
3.2.5 社会参与机制缺乏
3.2.6 事故响应机制有待改善
3.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协作主体参与不足
3.3.2 职责分工不明确
3.3.3 协作治理制度环境不良
第4章 基于协作公共治理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4.1 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事故应急救援
4.1.1 形成协作共识的达成
4.1.2 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
4.1.3 明确主体间的分工与协作
4.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4.2.1 设置权威协作管理机构
4.2.2 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4.2.3 应急预案体系与演练
4.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协作制度
4.4 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0567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2.1 美国应急救援体系
1.2.2.2 澳大利亚应急救援体系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
1.3.1.1 协作条件
1.3.1.2 协作组织
1.3.1.3 协作过程
1.3.1.4 协作方式
1.3.1.5 协作规则
1.3.2 应急响应机制
1.3.2.1 应急响应原则
1.3.2.2 应急响应流程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现状
2.1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性
2.1.1 危险化学品的界定
2.1.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性
2.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现状
2.2.1 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2.2.2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2.2.3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2.4 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
2.2.5 应急投入与救援装备水平
2.2.6 应急救援工作成效显著
第3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例
3.1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3.1.1 基本情况
3.1.1.1 事故单位情况
3.1.1.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
3.1.1.3 东黄输油管道相关情况
3.1.1.4 排水暗渠相关情况
3.1.1.5 东黄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叉情况
3.1.2 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3.1.2.1 原油泄漏处置情况
3.1.2.2 爆炸情况
3.1.2.3 爆炸后应急处置及善后情况
3.1.3 事故原因
3.1.3.1 直接原因
3.1.3.2 间接原因
3.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
3.2.1 应急管理机构不完善
3.2.2 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不健全
3.2.3 应急救援力量不足
3.2.4 应急运行机制不完善
3.2.5 社会参与机制缺乏
3.2.6 事故响应机制有待改善
3.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协作主体参与不足
3.3.2 职责分工不明确
3.3.3 协作治理制度环境不良
第4章 基于协作公共治理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4.1 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事故应急救援
4.1.1 形成协作共识的达成
4.1.2 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
4.1.3 明确主体间的分工与协作
4.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4.2.1 设置权威协作管理机构
4.2.2 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4.2.3 应急预案体系与演练
4.3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协作制度
4.4 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50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405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