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演变研究 ——以永康市舟山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29 04:07
  在我国乡村地区保留着大量的乡土民居、寺庙、宗祠、书院、戏台等乡土建筑。这些乡土建筑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以简单的手法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表现出尊重自然、融合文化、因地制宜的审美意境,具有浓厚的乡土性特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乡土建筑在数量上急剧减少、建筑类型变得单一、空间格局遭到改变、原生环境受到破坏,其乡土性特征也逐渐消逝。如何将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要素真正地保留、传承,适应现代需求,并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对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在对乡土建筑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永康市舟山村为案例,采用归纳演绎、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构成要素、时代演变、保护利用等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为传统乡土建筑系统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内涵主要是对区域自然环境的适应而展现出的独特建筑风貌;对区域人文环境的反映而展现出的特有的建筑文化;对建成环境的尊重而展现出的景观协调一致性,其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特征,在时间上具有时代性特征。(2)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阐释
        1.2.1 乡土建筑
        1.2.2 乡土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理论基础
        1.5.1 人地关系理论
        1.5.2 城市意象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
        1.5.3 乡土建筑保护理论
    1.6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1.6.1 论文框架
        1.6.2 技术路线
2 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理论构建
    2.1 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内涵及特征
        2.1.1 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内涵
        2.1.2 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特征
    2.2 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构成要素
        2.2.1 庭院建筑特色
        2.2.2 建筑群体组合
        2.2.3 村落整体风貌
    2.3 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形成机制
        2.3.1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2.3.2 对人文环境的反映
    2.4 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的当代价值
        2.4.1 历史价值
        2.4.2 文化价值
        2.4.3 美学价值
        2.4.4 旅游价值
3 传统乡土建筑的乡土性实证剖析
    3.1 案例地选取
        3.1.1 选取要求
        3.1.2 舟山村地理位置
        3.1.3 自然地理背景
        3.1.4 社会经济背景
    3.2 舟山村传统庭院建筑风貌
        3.2.1 建筑形式
        3.2.2 建筑材料
        3.2.3 外部造型
        3.2.4 细节装饰
    3.3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群体组合
        3.3.1 功能与分区
        3.3.2 协调与统一
        3.3.3 比例与尺度
        3.3.4 层次与序列
    3.4 村落整体风貌
        3.4.1 山水格局
        3.4.2 土地与植被
        3.4.3 村落空间形态与结构
        3.4.4 村落立面形态与色彩
    3.5 舟山村乡土性特征总结
4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演变分析
    4.1 演变阶段划分
    4.2 协调:晚清-1949 年演变特征
        4.2.1 演变要素
        4.2.2 演变机制
    4.3 侵蚀:1949-1978 年的演变特征
        4.3.1 演变要素
        4.3.2 演变机制
    4.4 失调:1978-2012 年的演变特征
        4.4.1 演变要素
        4.4.2 演变机制
    4.5 修复:2012-现在的演变特征
        4.5.1 演变要素
        4.5.2 演变机制
    4.6 演变规律总结
        4.6.1 乡土性要素演变时间特征
        4.6.2 乡土性要素演变空间特征
        4.6.3 乡土性演变机制特征
5 基于乡土性视角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保护和利用
    5.1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保护的现状与困境
        5.1.1 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
        5.1.2 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
        5.1.3 建筑部件失窃和盗卖
        5.1.4 产权不清和产权分散
        5.1.5 没有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
    5.2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保护与利用原则
        5.2.1 展示性原则
        5.2.2 整体性原则
        5.2.3 协调性原则
        5.2.4 永续利用的原则
    5.3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保护的建议
        5.3.1 划分传统乡土建筑保护片区
        5.3.2 庭院风貌局部更新
        5.3.3 建筑空间格局维护
        5.3.4 村落景观环境营造
    5.4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利用措施
        5.4.1 通过购买或置换使产权转移
        5.4.2 引入民间资本使活水注入
        5.4.3 开展乡村旅游使永续发展
        5.4.4 乡土建筑废墟的活化利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演变访谈记录
附录 B 舟山村传统乡土建筑乡土性演变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8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4048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