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表面分层电镀制备金锡共晶薄膜工艺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氮化铝基板依次磁控溅射铜以及电镀镍、锡、金后的表面形貌
从图1可知,溅射的铜种子层均匀、致密,厚约3μm,表面粗糙度(Ra)为68.8nm,铜晶粒呈多边形。电镀镍层厚约2μm,Ra为73.3nm,晶粒的多边形开始模糊化。继续电镀约2μm厚的锡后已看不到金属晶粒,此时氮化铝基板宏观上呈现出镜面反光的效果,Ra降至26.7nm。电镀....
图2 无镍层(a)和有镍层(b)时金锡合金经350°C热处理10 s后的能谱分析结果
镍常作为阻挡层和防扩散层,但镍的热导率较铜、金等金属低,在散热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果可以不用镍层,则尽可能不用。图2是无镍层和有1~2μm厚的镍层时金锡镀层经350°C热处理10s后的能谱图,热处理前金层厚度约3μm,锡层厚度约2.3μm。从图2a可见,在无镍层的情况下,热处理过....
图3 Al N\Cu\Ni\Sn\Au膜层表面的发花(a)和分层(b)现象
金锡合金层中Au和Sn的含量之比决定了合金的熔点和其他性能。理论上而言,Au和S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20%,即两者的原子分数比为2.4∶1时,属于共晶组织结构。对于双层结构的金锡膜层而言,要得到成分为Au80Sn20的共晶结构,金层和锡层的厚度设计十分重要。因此固定金层厚度....
图4 不同锡层厚度时所得金锡合金的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结果
图3AlN\Cu\Ni\Sn\Au膜层表面的发花(a)和分层(b)现象锡层厚度为(2.1±0.1)μm时,热处理后得到的金锡合金膜表面存在大量针孔,Au、Sn的质量分数偏离金锡共晶组织,金含量偏高,该合金即使在350°C下也不会熔化,无实用价值。
本文编号:4043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404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