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酶溶杆菌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2 04:37
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属溶杆菌属(Lysobacter)、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新型的潜在植物病害生防细菌,可以产生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例如热稳定性抗真菌因子HSAF (Heat Stable Antififungal Factor)、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物质WAP-8294A2以及抗光氧化的多烯类色素等,而目前这些物质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中存在依赖于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和DF(Diffusible Factor)的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细菌许多的生物学功能,如存活力、抗氧化压力、致病性等。产酶溶杆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同属黄单胞科(Xanthomonadaceae),我们拟探究在产酶溶杆菌中是否也存在这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如果存在,是否参与调控HSAF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OH11菌株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在产酶溶杆菌中也存在...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产酶溶杆菌的研究进展
1 产酶溶杆菌的分类地位
2 产酶溶杆菌的生化特性
3 产酶溶杆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理
3.1 胞外水解酶
3.2 热稳定抗真菌因子HSAF(Heat-Stable Antifungal Factor)
3.3 WAP-8294A
第二章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1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
2 依赖DSF的群体感应系统
2.1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
2.2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
2.3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
2.4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传导通路及调控网络
3 依赖DF的群体感应系统
3.1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
3.2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
3.3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
3.4 DF与DSF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累积效应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下篇 研究内容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1.2 培养基
1.3 酶、试剂盒和化学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质粒的提取
2.3 DNA操作方法和体系
2.4 质粒的转化
2.5 缺失突变体的构建
2.6 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
2.7 AxanB2的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
2.8 lenB2基因是不是一个合成酶证明
2.9 DF的提取及HPLC检测
2.10 黄色素的提取及测定
2.11 次生代谢产物HSAF、WAP-8294A2的提取及HPLC检测
2.12 菌落形态观察
2.13 四种胞外酶检测
2.14 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反转录PCR
2.15 lenB2基因的基因芯片分析
2.16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L.enzymobacter OH11中xanB2与rpfF同源基因的鉴定
3.2 lenB2敲除突变体及lenB2与rpfFOH11双敲除突变体的构建
3.3 互补菌株的构建
3.4 LenB2是DF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3.5 LenB2/DF与RpFFOH11/DSF参与调控黄色素的生物合成
3.6 LenB2/DF与RpfFOH11/DSF正向平行调控HSAF的生物合成
3.7 LenB2/DF与RpfFOH11/DSF正向平行调控WAP-8294A2的生物合成
3.8 RpfFOH11/DSF参与调控细菌的菌落形态
3.9 LenB2/DF与RpfFOH11/DSF不参与调控胞外酶的生物合成
3.10 LenB2/DF和RpfFOH11/DSF是全局性调控因子
4. 讨论
5. 研究总结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产酶溶杆菌受D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二 产酶溶杆菌受DS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三 产酶溶杆菌受DF/DSF共同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四 qRT-PC民与基因芯片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比较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论文研究受资助项目
本文编号:4055247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产酶溶杆菌的研究进展
1 产酶溶杆菌的分类地位
2 产酶溶杆菌的生化特性
3 产酶溶杆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理
3.1 胞外水解酶
3.2 热稳定抗真菌因子HSAF(Heat-Stable Antifungal Factor)
3.3 WAP-8294A
第二章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
1 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
2 依赖DSF的群体感应系统
2.1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
2.2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
2.3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
2.4 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传导通路及调控网络
3 依赖DF的群体感应系统
3.1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
3.2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
3.3 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
3.4 DF与DSF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累积效应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下篇 研究内容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1.2 培养基
1.3 酶、试剂盒和化学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质粒的提取
2.3 DNA操作方法和体系
2.4 质粒的转化
2.5 缺失突变体的构建
2.6 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
2.7 AxanB2的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
2.8 lenB2基因是不是一个合成酶证明
2.9 DF的提取及HPLC检测
2.10 黄色素的提取及测定
2.11 次生代谢产物HSAF、WAP-8294A2的提取及HPLC检测
2.12 菌落形态观察
2.13 四种胞外酶检测
2.14 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反转录PCR
2.15 lenB2基因的基因芯片分析
2.16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L.enzymobacter OH11中xanB2与rpfF同源基因的鉴定
3.2 lenB2敲除突变体及lenB2与rpfFOH11双敲除突变体的构建
3.3 互补菌株的构建
3.4 LenB2是DF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3.5 LenB2/DF与RpFFOH11/DSF参与调控黄色素的生物合成
3.6 LenB2/DF与RpfFOH11/DSF正向平行调控HSAF的生物合成
3.7 LenB2/DF与RpfFOH11/DSF正向平行调控WAP-8294A2的生物合成
3.8 RpfFOH11/DSF参与调控细菌的菌落形态
3.9 LenB2/DF与RpfFOH11/DSF不参与调控胞外酶的生物合成
3.10 LenB2/DF和RpfFOH11/DSF是全局性调控因子
4. 讨论
5. 研究总结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产酶溶杆菌受D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二 产酶溶杆菌受DS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三 产酶溶杆菌受DF/DSF共同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
附录四 qRT-PC民与基因芯片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比较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论文研究受资助项目
本文编号:4055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405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