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对后期东亚气候的影响及其年际间联系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5-07-07 05:44
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是北半球/北大西洋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年际变率的主导模态。AO和NAO在北大西洋地区上空具有几乎相同的空间结构,造成二者的时间序列高度相关。AO/NA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率,在冬季达到最强。冬季AO/NAO对同期北半球热带外大范围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同时与北大西洋海温的耦合作用达到最强,由冬季AO/NAO强迫所产生的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后期天气气候异常。本论文主要围绕冬季AO/NAO对海洋和大气的滞后影响这一主题,从跨季节和跨月影响上分别探究了冬季AO/NAO对后期东亚气候的影响及其年际间联系的变化。首先,从跨季节角度寻找冬季AO/NAO影响次年夏季大西洋海温的可能性,研究了1990年代中期以来冬季AO/NAO影响次年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的物理过程;在大西洋海温桥梁作用的基础上,接着探究了冬季AO与次年夏季东亚气候年际间联系增强的可能机制。之后,从跨月角度研究并发现冬季12月NAO对次年2月东亚大槽存在显著影响,分析了12月NAO影响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年际间关系变化的成因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冬季AO...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
1.2.1 AO/NAO与大西洋海温相互作用
1.2.2 大西洋海温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
1.2.3 AO/NAO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
1.2.4 冬季AO/NAO、大西洋海温与东亚天气气候相互间联系的变化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常规历史资料
2.1.1 气象站点资料
2.1.2 再分析资料
2.1.3 气候和海温指数
2.2 气候统计诊断方法
2.2.1 海洋混合层热收支方程
2.2.2 扣除ENSO对冬季AO的影响
2.2.3 T-N三维波作用通量
2.2.4 罗斯贝波波源(RWS)
2.2.5 大气最大斜压增长率
2.2.6 瞬变涡旋引起的位势高度倾向
2.2.7 其它统计方法
第三章 冬季AO/NAO影响次年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的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数据和方法
3.2.1 数据
3.2.2 方法
3.3 冬季AO/NAO与次夏热带大西洋海温间年际联系的变化
3.4 冬季AO/NAO相联系的热带大西洋海温从冬季到次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3.5 两个阶段热带大西洋海温增暖的机制分析
3.6 两个时段中冬季NAO对次夏热带大西洋海温的作用机制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季AO与次年夏季东亚气候年际间联系的增强
4.1 引言
4.2 数据和方法
4.2.1 数据
4.2.2 方法
4.3 冬季AO指数的年代际转折
4.3.1 冬季AO指数的年代际转折
4.3.2 转折前后冬季AO和次夏东亚中部上空环流关系的变化
4.4 冬季AO和次夏CEAI关系增强的机理研究
4.4.1 冬季AO和次夏印度季风区降水关系的增强
4.4.2 大西洋海温对冬季AO和次夏印度季风区降水关系增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2月NAO对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影响机制探究
5.1 引言
5.2 数据和方法
5.2.1 数据
5.2.2 方法
5.3 12月NAO与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联系
5.4 冬季12月NAO影响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2月NAO与次年2月东亚大槽年际间关系的变化
6.1 引言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
6.2.2 方法
6.3 12月NAO与次年2月NAMA年际间联系的变化
6.4 1980年代末前后大气环流对12-1月NAMA响应的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6596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
1.2.1 AO/NAO与大西洋海温相互作用
1.2.2 大西洋海温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
1.2.3 AO/NAO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
1.2.4 冬季AO/NAO、大西洋海温与东亚天气气候相互间联系的变化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常规历史资料
2.1.1 气象站点资料
2.1.2 再分析资料
2.1.3 气候和海温指数
2.2 气候统计诊断方法
2.2.1 海洋混合层热收支方程
2.2.2 扣除ENSO对冬季AO的影响
2.2.3 T-N三维波作用通量
2.2.4 罗斯贝波波源(RWS)
2.2.5 大气最大斜压增长率
2.2.6 瞬变涡旋引起的位势高度倾向
2.2.7 其它统计方法
第三章 冬季AO/NAO影响次年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的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数据和方法
3.2.1 数据
3.2.2 方法
3.3 冬季AO/NAO与次夏热带大西洋海温间年际联系的变化
3.4 冬季AO/NAO相联系的热带大西洋海温从冬季到次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3.5 两个阶段热带大西洋海温增暖的机制分析
3.6 两个时段中冬季NAO对次夏热带大西洋海温的作用机制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季AO与次年夏季东亚气候年际间联系的增强
4.1 引言
4.2 数据和方法
4.2.1 数据
4.2.2 方法
4.3 冬季AO指数的年代际转折
4.3.1 冬季AO指数的年代际转折
4.3.2 转折前后冬季AO和次夏东亚中部上空环流关系的变化
4.4 冬季AO和次夏CEAI关系增强的机理研究
4.4.1 冬季AO和次夏印度季风区降水关系的增强
4.4.2 大西洋海温对冬季AO和次夏印度季风区降水关系增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2月NAO对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影响机制探究
5.1 引言
5.2 数据和方法
5.2.1 数据
5.2.2 方法
5.3 12月NAO与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联系
5.4 冬季12月NAO影响次年2月东亚大槽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2月NAO与次年2月东亚大槽年际间关系的变化
6.1 引言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
6.2.2 方法
6.3 12月NAO与次年2月NAMA年际间联系的变化
6.4 1980年代末前后大气环流对12-1月NAMA响应的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6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405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