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欠发达地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对策研究 ——以牡丹江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03 05:06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一种较大的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和经济较为落后,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发挥,这些地区人才外流仍然较为严重,最终导致发达地区人才拥挤,欠发达地区则人才出现人才匮乏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吸纳一些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已经成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迫切任务。所以,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以牡丹江市为例,开展了欠发达地区如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对策的专项调研。本文在查找、阅读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与本文相关理论做了深入学习和总结,接着从牡丹江市人才引进案例为主,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时代蕴意,对牡丹江市人才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总结。认为牡丹江市人才流动主要存在人才引进后继乏力、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落后等问题;接着文章重点就牡丹江市人才流动存在问题,从主客观等方面做了分析;最后认为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以政策引导为契机,以建设人才发展平台为主体,通过人才共享、外部支持及环境保障,借助先进的人才管理,最终不断促进人才...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本文主创新点
    4.研究方法
        4.1 资料研究法。
        4.2 对比法
        4.3 调研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人才流动理论
        2.1.1 劳动力迁移
        2.1.2 社会协同理论
    2.2 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理论基础
        2.2.1 欠发达地区
        2.2.2 人力资源管理
    2.3 欠发达地区人才合理流动时代蕴意
        2.3.1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3.2 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2.3.3 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供需问题
        2.3.4 促进欠发达地区文化水平提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现状——以牡丹江市为例
    3.1 牡丹江市人才流动概况
    3.2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现状
        3.2.1 政策制定落实
        3.2.2 不断夯实人才组织基础
        3.2.3 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3.3 牡丹江市人才流动存在问题
        3.3.1 人才引进后难以调动积极性
        3.3.2 未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机制
        3.3.3 落后的管理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问题原因分析
    4.1 主观方面影响
        4.1.1 人才本身认知、价值追求影响
        4.1.2 引导方观念认知影响
        4.1.3 政策制定、落实方面的影响
        4.1.4 管理方式影响
    4.2 客观方面影响
        4.2.1 自然环境影响
        4.2.2 经济收入影响
        4.2.3 人文环境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5.1 科学规划,为人才引进创建良好平台
        5.1.1 树立正确人才观念
        5.1.2 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
        5.1.3 综合考虑,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5.1.4 完善创业扶持体系
        5.1.5 推进产业化发展,引进专业人才
    5.2 加强信息机制建设,努力争取社会力量加入
        5.2.1 建设人才数据库
        5.2.2 建设网络共享机制
        5.2.3 努力争取上级政府帮助
        5.2.4 努力争取发达地区对口支援
        5.2.5 争取社会各界支援
    5.3 为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5.4 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综合素养
        5.4.1 创新举措,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5.4.2 优化环境,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5.4.3 以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5.4.4 强化服务,提高人才资源配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55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4055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