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大学生奋斗精神要素关系模型图
此外,这些环节之间在发展方向上与发展水平上有时会存在某些差异,但这种不足之处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启示我们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突出以具体受教育者及实际状况为中心的思想,做到知情意行的逻辑建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才能明晰这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取得发展方向上....
图4-2不同高校类型大学生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必要性的认可度(%)
采用交互分析方法,根据人口学变量深入分析施测群体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必要性认识的差异,分析显示,学校类型、政治面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施测群体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必要性的认识差异显著。从学校类型来看(χ2=12.27,p<0.01),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认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
图4-3大学生对“您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了解程度如何?”的选择分布情况
第二,关于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的分析。主要体现对其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认知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行为的动力,要有坚定的行为,必须先知晓事物。大学生认知并内化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效果。为此,我们首先从施测群体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当....
图4-15大学生对“您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艰苦地区的基层服务工作吗?”的选择分布情况
当问及“您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艰苦地区的基层服务工作吗?”时,有1314人选择“非常愿意,积极报名”,占比46.76%;有1088人选择“不确定,需要征询家人意见”,占比38.72%;有263人选择“工资薪酬搞的话可以考虑”,占比9.36%;有145人选择“不符合自己职业规划,不愿....
本文编号:4055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05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