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5 11:58
自特拉西第一次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以来,其内涵和色彩意义一直在发生变化。特拉西将其作为观念学的基础,带有褒义色彩,拿破仑将其视为妄想,直至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造,将其视为物质基础的上层建筑,并将其与阶级概念相融合,意识形态概念才获得合法性的基础,成为“观念形态上层建筑”。卢卡奇和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正是在这种理论语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卢卡奇参与领导了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并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继承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以及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能动作用思想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卢卡奇把主体能动性提到显著位置,认为意识形态觉醒是无产阶级觉醒并达到自觉的阶级意识的关键,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卢卡奇对意识形态的这种认识是和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息息相关的。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总体性的方法,即以主客体相互作用为核心的革命的辩证法,这种认识促使卢卡奇以主体的能动性——意识形态批判开始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意识形态概念源流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
(一)特拉西创立意识形态概念
(二)拿破仑对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思想家的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
(一)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二)意识形态与阶级的融合
第二章 卢卡奇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一)第二国际的公开分裂
(二)匈牙利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二、理论渊源
(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章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
(二)机会主义对革命的负面影响
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
(二)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研究
第四章 卢卡奇与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认识
(一)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
(二)关于意识形态的特性和功能
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哲学分歧
(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二)二者对辩证法的不同解读
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
(一)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章 卢卡奇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有着本质差异
一、哲学视角与理论语境的差异
(一)思辨哲学基础与唯物主义基础的不同
(二)纯粹批判性语境和批判性与建设性统一语境的不同
二、二者的意识形态思想有着不同地位
(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的不同
(二)意识形态理论地位的不同
第六章 卢卡奇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质的认识
(二)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二、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一)科学理解和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疏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三、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
(一)确立整体思维下的“大宣传”理念
(二)夯实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29799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意识形态概念源流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
(一)特拉西创立意识形态概念
(二)拿破仑对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思想家的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
(一)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二)意识形态与阶级的融合
第二章 卢卡奇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一)第二国际的公开分裂
(二)匈牙利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二、理论渊源
(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章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
(二)机会主义对革命的负面影响
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
(二)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研究
第四章 卢卡奇与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认识
(一)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
(二)关于意识形态的特性和功能
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哲学分歧
(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二)二者对辩证法的不同解读
三、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识
(一)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二)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章 卢卡奇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有着本质差异
一、哲学视角与理论语境的差异
(一)思辨哲学基础与唯物主义基础的不同
(二)纯粹批判性语境和批判性与建设性统一语境的不同
二、二者的意识形态思想有着不同地位
(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的不同
(二)意识形态理论地位的不同
第六章 卢卡奇和列宁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质的认识
(二)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二、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一)科学理解和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疏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三、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
(一)确立整体思维下的“大宣传”理念
(二)夯实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29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2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