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25-05-01 08:14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随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解体,周天子的地位日薄西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引起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贵族之“士”地位衰败,同时,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平民之“士”涌现出来,这两个群体构成了知己意识的主体。先秦时期,“士”独立人格逐渐觉醒,自我认同能力不断增强,而激烈动荡的社会与理想的极大落差使他们产生了忧患意识。儒士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入世,寻求知己,渴望知遇,这就促使了先秦儒家知己意识的产生。 己知和他知构成了先秦儒家知己意识丰富的理论内涵。己知是其根本和基础,追求君子人格是先秦儒家己知的理想目标,修己修身是获得理想人格的途径。他知是其延伸和重点,其中主知是重中之重。经世济民和报名主的思想使先秦儒家积极奔走,希冀获得君主的知遇,实现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且不断用行动来实践,即使屡次碰壁,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坚定信念依然执著不改。在现实寻求知己受挫后,先秦儒家便把目光投向了“天”,天命观的转变和天人合一思想使他们认为天是道德的载体,唯天知己,以求从天那里获得慰藉。先秦儒家也有丰富完整的朋友观,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不以地位的高低为选...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礼崩乐坏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二、士阶层的崛起和演变
    第二节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儒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儒家忧患意识的产生
第二章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己知——儒家知己意识的根本
        一、君子人格——己知的理想目标
        二、修己修身——己知的理想途径
    第二节 他知——儒家知己意识的延伸
        一、主知——他知的中心
        二、天知——他知的转移
        三、友知——他知的补充
第三章 先秦儒家知己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从"志于道"到"从于王"——知己意识异化为奴化意识
    第二节 难遇知己——殉道、隐退、隐居、红颜
    第三节 喜逢知己——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4041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41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