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性自命出》与先秦儒学 ——以人性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05 03:20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楚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楚文字竹简。据说墓曾经被盗,竹简也未能幸免于难,劫余竹简804枚,出土时已散乱无序,可得13000余字,全部是学术著作。据考古家们根据墓葬型制及器物纹样等推定,墓葬的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上下。墓主属于士级贵族,很有可能就是殉葬耳环杯铭文所称“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这批竹简经过专家们的整理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发行,书名叫做《郭店楚墓竹简》。 整理后的竹简典籍主要包括道家著作两种四篇和儒家著作十一种十四篇,《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后,在学术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原因是这批古代典籍实在是太丰富、太珍奇了。国内国外都成立了学术研讨会对竹简进行研究,学者们也纷纷著书立说,对竹简各篇的文字、结构、思想及成书年代进行研究。在儒家十四篇著作中,尤其是《性自命出》篇,直接讨论身心性命之学,这在出土的先秦典籍中是绝无仅有的,学术界对此颇为关注,争议也较大。本文也将对其进行专题讨论。 全文连绪言与结论共计六个部分。 绪言部分除交代本文写作的缘由、理论意义和现...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1章 《性自命出》篇人性论思想分析
    1.1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人性论简述
    1.2 《性自命出》篇所见人性论思想
        1.2.1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1.2.2 好恶,性也。喜怒哀悲之气,性也
        1.2.3 情生于性
        1.2.4 心无定志,物取之也
        1.2.5 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第2章 《性自命出》与《论语》
    2.1 《性自命出》以“天”规定“性”,是对《论语》“性与天道”的承接
    2.2 《性自命出》心性论是对《论语》人性学说的拓展
        2.2.1 对《论语》“性”、“习”思想的深化
        2.2.2 对人“德性”的培养更加具体化
        2.2.3 《性自命出》人情论对《论语》人情思想的深化
        2.2.4 性自命出》与《论语》重要言论与观点的趋同
第3章 《性自命出》与《中庸》、《乐记》
    3.1 《性自命出》与《中庸》
        3.1.1 《性自命出》与《中庸》在思想上的相似之处
        3.1.2 《性自命出》与《中庸》在思想上的差异之处
    3.2 《性自命出》与《乐记》
        3.2.1 关于音乐的本质
        3.2.2 关于音乐的社会作用
第4章 《性自命出》与《孟子》、《荀子》
    4.1 《性自命出》与《孟子》
        4.1.1 《孟子》性善论分析
        4.1.2 《孟子》与《性自命出》的关系
    4.2 《性自命出》与《荀子》
        4.2.1 《荀子》性恶论分析
        4.2.2 《荀子》与《性自命出》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5.1 《性自命出》篇人性论思想的特点
        5.1.1 《性自命出》篇论“性”
        5.1.2 《性自命出》篇论“心”
        5.1.3 《性自命出》篇论“习”
    5.2 《性自命出》对先秦儒学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43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43044.html

上一篇:从“李约瑟难题”谈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