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社会网络对跨境旅游合作者的行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20:17

  本文关键词:社会网络对跨境旅游合作者的行为影响研究 出处:《生态经济》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跨境旅游合作 制度合作 关系合作 社会网络


【摘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者行为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已有文献论及旅游合作三种关系——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社区之间,以及两种合作方式——基于正式的制度合作和基于非正式的关系合作,探索了区域旅游合作的范围和方式,但是对旅游合作者关系缺乏定量的研究。文章通过回顾区域旅游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为技术工具,建构区域旅游合作者的行为模型。以中越跨国旅游合作区为例,研究发现,对于这类特殊的跨国旅游景区,旅游合作者构成一个多层关系的合作网络。其中以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合作在旅游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本地化的人际关系合作如民族之间情感、熟人之间的信任等因素也影响着合作者的行为。针对合作网络的不同方式,文章提出,中越跨界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应该加强合作者之间社会关系如人员信任、民族情感、政治沟通等要素的培育。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BJY033) 广西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XBS10001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22) 广西大学211工程四期重点学科群“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项目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开发中普遍采用的组织方式,国际旅游合作是保证跨境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要求[1]。位于广西边境的中越旅游合作区(德天—板约瀑布景区),是2008年由中国与越南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为了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合作进程而建立一个跨境旅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效忠;张捷;乌铁红;;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2 张伟,吴必虎;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3 朱华;;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观光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4 郭舒;丁培毅;曹宁;;边界旅游中的跨界组织间合作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07期

5 王永刚;李萌;;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跨行政区利益博弈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举;李万莲;;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皖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方春梅;杨新征;钱锋;苏珍;杨小静;;旅游发展的用水问题及对策——以大圩乡发展乡村旅游用水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3 杨术友;聂应德;刘彪;王恰;;乡土观念与村民自治组织绩效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陶玉国;张春丽;沈淮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苏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5 张居盛;彭泽虎;;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6 董志文;张萍;;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基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构建——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8 高洁;鲁琳;;雅安市桃花山生态观光农业园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9 姚国荣;陆林;;旅游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以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尹寿兵;刘云霞;;基于核心利益主体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曹玲;魏娟;李敏;;科研合作“个体中心网”特征与科研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大气科学领域论文合作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熊忻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叶翔;廖菲;拓慧;;改革开放三十年个人价值观变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宇露;黄中伟;;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结构、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效果——社会资本是中介变量吗?[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桂权;;私人博客的使用对人际亲密关系的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邹儒楠;;非正式学术交流新模式及其应用研究[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静雅;胡荣;;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云武;;地区城市化度与居民的社会交往[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现U

本文编号:1351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51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