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 评价指标 安全关键系统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共服务评价系统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件,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对顺利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智慧"的视角,运用安全关键系统构建理论分析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并结合地方实践,提出了适合于四川省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选取42项指标,对所建立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了一套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有关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设立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public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ply mode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ecurity key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suitable for Sichuan province, and selects 42 indexes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is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ed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determines the weight of the indexes at all levels, and establishes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service evaluation index.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大学旅游学院;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30901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科研课题“智慧旅游视角下四川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指标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LYC13-32)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爽;甘巧林;刘望保;;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肖婷婷;黄燕玲;程瑾鹤;;基于因子分析的旅游公共服务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年04期
4 窦群;;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5 王永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评价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敏;冯淑华;;江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4期
7 王霞;;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开封旅游公共服务评价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叶菁;;福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效供给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4期
9 周鸠;胡超人;姬庆宁;;金棕榈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专访金棕榈企业机构董事长潘皓波[J];上海经济;2013年08期
10 叶全良;荣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莎莎;;秦皇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3期
2 乔海燕;;低碳旅游视角下浙江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2年05期
3 胡洪彬;;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旅游公共服务改进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李炳义;梅亮;;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5 张萧绎;;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军事思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郑岩;李伟;;大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对策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3年06期
7 王芳;董培海;;旅游主体价值观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多向影响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徐舒;王莎莎;;秦皇岛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浅议[J];北方经贸;2013年07期
9 颜廷利;;国民旅游素质教育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王莹;秦勤;;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需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龙泉“农家乐”特色村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爽;黄福才;;转型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角色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Bin Wen;Zhaoping Yang;Qiling Huang;;Research on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ity Major Festival Activity: A Case of the Asia-Europe Exposition of Urumqi[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佳欣;基于多中心视角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小天;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王宝恒;企业的政府行动类型与旅游企业的抉择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丽;山西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宏民;鄂尔多斯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肖伟伟;旅游公共服务志愿供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喻江平;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陈健;上海市闵行区社会旅馆后世博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潘虹;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佳莹;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的会展旅游质量评价及提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余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永钊;广东省旅行社等级标准建立与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文;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2 张萌;张宁;朱秀秀;陈蔚;;旅游公共服务:国际经验与启示[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3 邱丹;旅游城市散客整体服务体系的构建[J];城市问题;2002年02期
4 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蔡晶晶;;西方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经验透视[J];东南学术;2008年01期
6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效率本质与实现研究[J];广东科技;2010年10期
7 乔海燕;;低碳旅游视角下浙江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2年05期
8 吕和发,张宝敏;澳大利亚的旅游信息服务[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朱生东;;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程兴火;周玲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模型的构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秀惠;旅游目的地散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2 郑琳;基于信息服务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构建[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关于建立地勘单位经营者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09期
2 汪寅;黄翠瑶;;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3 陈磊磊;孙有望;;快递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03期
4 李洁;卢明银;;井工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2期
5 杨干忠;;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效益评价指标[J];教学与研究;1985年01期
6 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一司工业经济效益课题组;关于工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04期
7 吴兵,刘开平;安全行车评价指标的建立及评判[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6年03期
8 ;国家考核企业将启用新的综合评价指标[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7年11期
9 浙江省计经委课题组;;浙江省现代化进程的评价指标[J];浙江经济;1999年01期
10 杨爱元;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与评价指标的设置[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磊;孙文强;田永华;;能源节约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旺;李丽;;综合占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思考[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翟印礼;周虹;;关于国家小城镇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贺;秦英祥;李升;杨淑珍;;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监管角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罗正伦;;我国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雷;;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彭国华;杜七一;张莉;许凯;;湖北省跆拳道道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夏英煌;;地勘单位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杜玉兰;高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爱华;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评价指标[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吴道喜;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N];人民长江报;2007年
4 记者 郑静;我市召开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汇报会[N];临汾日报;2007年
5 周东;新版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出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高杰;环保写入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杨娟 丁建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构建县级政府教育职责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夏元;生态城区评价指标出台 慢行路遮阴率要达到80%[N];重庆日报;2012年
9 亚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发布[N];人民邮电;2012年
10 谢楠;城镇化发展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卫泽;宜居生态市建设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东印;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徐茂华;我国政府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夏春艳;核电厂主控室人机界面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友珍;水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系统建模及优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2 陈依红;中国广告创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海雨;青岛市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赵睿杰;电子资源全程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启迪;安徽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乔安花;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贺延国;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兆平;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9 毛文涛;黑龙江省少年投掷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评价指标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岳;中国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9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3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