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业对抚仙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11:12

  本文选题:抚仙湖 切入点:生态旅游 出处:《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抚仙湖作为云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加剧,2010年抚仙湖流域旅游污水负荷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产生量分别占水环境承载力的3.7%,13.3%,15.2%,入湖量则分别占水环境承载力的2.6%,9.3%,11.0%。随着抚仙湖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多,到2015年,抚仙湖流域预测旅游污水负荷COD,TN,TP的产生量、入湖量将迅速增长,它们在水环境承载力中的比例也将大幅提高。本文从旅游业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综述并分析了旅游业对抚仙湖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以保护抚仙湖Ⅰ类水质为基础、整合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实现抚仙湖生态旅游真正可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Abstract]:Fuxian Lake, as a provincial tourist resort in Yunnan Province, is currently facing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2010,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nitrogen (TNN), total phosphorus (TPTP) of tourism sewage load in Fuxian Lake basin accounted for 3.710%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which accounted for 3.7%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quantity of entering the lake accounted for 2.6g / 9.311.0%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y 2015, the volume of tourism sewage load of COD TNN TP will increase rapidly, and their proportion in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will also be greatly increased in Fuxian Lake Basin. In the aspects of solid waste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Fuxian Lak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ntegrate r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class I water quality of Fuxian Lake.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re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Fuxian Lake ecotourism.
【作者单位】: 玉溪师范学院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玉溪师范学院基本建设与资产管理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00470768)
【分类号】:F592.7;X143;X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荫玺,陆娅,刘红,王云华,王林;抚仙湖浮游植物发展趋势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2 戴丽,王志芸;界定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3 张宇,陈慧泉;云南抚仙湖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4 蒋颖;;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现生机[J];致富天地;2010年09期

5 侯长定,莫绍周,陈怀芬,杨晓春,黄琼丽;抚仙湖富营养化与入湖河水处理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2期

6 王蕊芳,金志玉,孔祥生,吴玉平,李玉兰,贺维顺,杨儒道,康云华,吴世芳,方建华,马松科,唐庆国,陈晓春,罗明;抚仙湖无机污染物化学背景值及动物体内致突变性评定[J];动物学研究;1999年02期

7 左伯俊;;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迎来治理新机遇 “十二五”期间全力确保抚仙湖一类水质[J];云南画报;2011年03期

8 张秀敏;抚仙湖、星云湖流域环境规划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9 陈霆,王海娟,段昌群,施晓东;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抚仙湖水质污染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侯长定;抚仙湖湖滨带的生态治理[J];云南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尚文艳;付晓;吴钢;邓红兵;赵景柱;;抚仙湖富营养化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王林;章新;李红梅;张晶晶;申太波;;抚仙湖生态服务功能调查与评估[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李荫玺;王林;唐芳;祁云宽;;抚仙湖流域入湖污染物分析及控制措施[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和丽萍;杨逢乐;田军;赵祥华;;抚仙湖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冯梅;;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在玉溪“三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红;刘俊;;玉溪市生态城市的建设特点及建设策略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金文刚;;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对星云湖的影响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史四代;;江川县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世杰;姜加虎;吴敬禄;李文朝;吴艳宏;窦鸿身;范云崎;舒金华;;我国湖泊环境演变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杨中宝;李朝峰;吕伟;;星云湖污染源的主成分分析(PCA)研究[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琳;为了抚仙湖Ⅰ类水质 为了未来的一片绿洲[N];玉溪日报;2010年

2 苗俊杰邋王研;抚仙湖水又变清,“洱海之水金不换”[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冯孝忠;抚仙湖周边环境整治例会召开[N];玉溪日报;2009年

4 记者 贾云巍 蒋贵有;玉溪开展系列活动保护抚仙湖[N];云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马玉龙 徐晓梅;把抚仙湖列入重点贫营养湖泊保护[N];云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周家颖 曾永洪;抚仙湖第三十九次月检[N];玉溪日报;2009年

7 李倩 梁思奇;167年才自净一回的抚仙湖,如何保鲜[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陆海宏;人大代表视察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N];玉溪日报;2009年

9 冯孝忠 曲雪琼;江川加强抚仙湖周边环境整治[N];玉溪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智林;认真扎实做好调研推进“一退二调三保”新战略实施[N];玉溪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小雷;云南高原湖泊近现代沉积环境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雨;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抚仙湖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张海燕;基于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优化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宗玉;云南抚仙湖沉积环境及其对人为扰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魏艳;抚仙湖水体磷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郑锦;帽天山磷矿区磷矿资源开发的水环境效应及磷、氟流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佳;湖滨带人工湿地营养物去除效果观测及模拟[D];东南大学;2006年

7 杨逢乐;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河道污水工程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吴献花;复合生态床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莫绍周;复合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和丽萍;云南高原湖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29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29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