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业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本文选题:气候舒适度 切入点:入境旅客量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气候条件不仅对旅游气象资源的空间分布有影响,还会影响着旅客对于目的地的选择。文章利用南京近30多年基本气候资料,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进行分级赋值,通过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来评估南京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和持续时间,结合南京入境旅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划分旅游的旺季与淡季。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6~2012年间气候舒适度与入境旅客月指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与平均入境旅客月指数的绝对关联度为0.6808,这说明气候舒适度指标与旅客流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Abstract]:Climatic conditions not only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meteorological resources, but also affect tourists' choice of destinations. Based on the basic climate data of Nanjing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wind-cold index and clothing index are graded and assigned. The comprehensive climate comfort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fort and duration of Nanjing tourist climate, combined with the annual changes of inbound passenger flow in Nanjing, the peak season and off-season of tourism are divi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rey correlation model is use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limate comfort and monthly passenger index in 2006 and 2012 shows that the absolut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climate comfort and average monthly passenger index is 0.6808,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comfort index and passenger flow index.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GYHY201106032-03)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SJ004) 201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S7910006001)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2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常丽;;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3 朱凌云,钱培东,钱鹰;无锡着装气象指数研究[J];气象科学;2001年04期
4 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4期
5 刘清春;王铮;许世远;;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6 马丽君;孙根年;李玲芬;王敏;;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11期
7 麻学锋;孙根年;马丽君;;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晓美;孙莉莉;吴霞;;丽水东西岩景区与市区夏季气温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2 姚小英;蒲金涌;刘晓强;;“丝绸之路”东段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杨尚英;胡静;;气象灾害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4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5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云南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6 耿建忠;吴殿廷;赵小芳;赵富强;;消夏旅游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7 魏凤云;王金超;;2001—2007年我国旅游气候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8 郭洁;姜艳;胡毅;孙明;;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朱湖英;;旅游景区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10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J];茶叶科学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秀丽;孙燕;;近50年来北京人居环境中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姚望玲;刘火胜;张翠荣;江鸿;柳戊弼;王康;;近58年武汉城市环境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A];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黄鹤;张会贞;刘浩;;近45a河北中部人居环境中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刘宽晓;侯丽萍;徐庆涛;;兴安盟旅游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及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姜纪红;朱耀福;;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吴杨;周亦平;李瑞民;;基于GIS的浙江省旅游舒适度评价[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焕;白松竹;;阿勒泰地区旅游气候指数及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蒲金涌;姚小英;;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姚望玲;刘火胜;张翠荣;江鸿;柳戊弼;王康;;58年来武汉城市环境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齐增湘;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姚玉敏;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6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祁素萍;城市园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晓青;海水浴场环境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燕;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秋文;基于GIS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静;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孔伟;滕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威威;长山群岛旅游气候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继福;夏季室外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孙广禄;京津冀地区户外人体舒适度的分析与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志凯;海南岛滨海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有训,胡安霞,程筱农,汪海莲,奚和平,程向敏,包明木,潘荣山;黄山冬季旅游气候资源之优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陆鼎煌 ,陈健 ,崔森 ,李重和;北京居住楼区绿化的夏季辐射效益[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3 冯立梅,蒋晓伟,刘小英,任朝霞,刘庆友,杨达源,冒宇晨;庐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深度开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钱妙芬,叶梅;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郭洁;姜艳;胡毅;孙明;;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孙满英;周秉根;程晓丽;;九华山旅游气候适宜性及其对客流量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刘实;姚渝丽;徐威;;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刘继韩;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9 谢雯;任黎秀;姜立鹏;;基于MODIS数据的旅游温湿指数时空分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10 李山;邱荣旭;陈玲;;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成芳;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李萍;杭州市旅游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3 王华芳;山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宋卫恒;巢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莎莎;新疆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英;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电信业发展中的区域选择问题量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年10期
2 简盖元;银小柯;;福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J];科技和产业;2007年12期
3 郭伟;索虹;陈红梅;;我国中小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学术交流;2008年11期
4 刘骅;王朝平;;基于灰色关联的首批试点城市(区)科技保险实施绩效测算[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5 王忠平;史常亮;;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的灰色综合关联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跃松;张婧;王晓阳;;房地产行业信用满意度相关因素灰色关联性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0年02期
7 董翠翠;庞芹;;山东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
8 陈远祥,周高平;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投资风险灰色关联辩识模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俊鹏;陈玉和;黄茂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方法[J];市场论坛;2006年03期
10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J];统计教育;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全敏;宋玉延;王红彬;张亮亮;;岩堆边坡治理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钱吴永;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定权的加权聚类法及其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蒲金涌;姚小英;;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谢斌;李万玉;;利用灰色关联实现EMI诊断的方法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强;陈亚滨;史超;严盛文;;一种系统保障性评价模型[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唐亚平;李忠娴;李岚;孙丽;;基于REOF方法的辽宁气候舒适度区域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可;刘思峰;;基于OWA算子的灰色关联模型群融合方法[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砚羽;张卓;;基于加权灰色关联Topsis法的我国航空客运服务质量测度分析[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福中;吴秋t
本文编号:1630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3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