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模型之构建——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本文选题:森林公园 切入点:游客环境行为管理 出处:《林业经济问题》2016年01期
【摘要】:游客环境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通过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方式实地调研了该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及其管理的现状,运用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游客不良环境行为发生的频度和公园游客管理现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结合"刺激-反应"原理以及"破窗效应"的理论研究,尝试性的构建了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模型,并以此为框架提出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优化建议,如管理资源层面的突破,管理原则层面的提升等,以期为改进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Abstract]:The impact of touris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orest park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eat Xiong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t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e forest park.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PSS software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ba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ourist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ark tourist management, on the other h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stimulus-response" and "window breaking effe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theory of "broken window effect".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anagement model of forest park touris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anagement of Great Xiong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such as the breakthrough of management resources level, the promotion of management principle level and so 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rest park tourist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management practice to provide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系;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兴国;大通国家级森林公园获批准[J];中国土族;2001年04期
2 陈科东;谈森林公园开发中的保护[J];广西林业;2002年03期
3 黄秀娟;中国入世与森林公园发展方向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01期
4 彭进;;拥抱绿色 回归自然 美丽的苏峪口期待您 国家级森林公园[J];宁夏画报;2003年05期
5 赵临龙;以鸡心岭国心森林公园打造安康旅游品牌[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6 胡义应;改革盘活一盘棋——关于湖南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3年06期
7 赵瑞香;山西省直林区建设森林公园之我见[J];山西林业;2004年04期
8 易礼江;加大政府协调力度 加快森林公园开发步伐[J];中国林业;2004年17期
9 张宗山;南门峡森林公园发展简介[J];青海农林科技;2005年02期
10 宋焱,徐颂军;广东省森林公园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于尧;;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分类探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与社区和谐发展机制探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4 陈迁进;张毅彪;;金华市森林公园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5 刘凯昌;;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7 黄凯;李静;;北宫森林公园门票价格浅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3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李军;王文俊;;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法律问题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9 倪柏春;李洪杰;张志环;;提高我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功能的探讨[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韦双社;;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建中;近百家森林公园异彩纷呈[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甘肃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N];甘肃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顾海洋;去森林公园 好难[N];贵阳日报;2005年
4 范静;太原在森林公园建高尔夫球场[N];市场报;2005年
5 陈晓薇;今年新建6个森林公园[N];深圳商报;2005年
6 赵升 刘江;北京:东南部将优先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郜磊 龙琳;山水着意碧无限[N];安徽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吕宣强 孙丽;上坝河森林公园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N];安康日报;2007年
9 刘晶;森林公园在两难中求双赢[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董双兵;保护理念下的森林公园游憩方式创新设计(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贵松;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健华;森林公园游客违章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于航;森林公园型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与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陈亮明;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与森林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军;国家级森林公园质量等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付励强;东北林业系统保护地规划的空间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安乌日娜;大路新区森林公园优化设计方案[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宋蕴娟;我国森林公园体验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管露露;城市森林公园游憩林及其游憩者行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6 黄鹤;哈尔滨市域范围内森林公园的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黄晶;森林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王慧琴;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高春亮;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高松;森林公园游客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1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