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陶瓷艺术体制的转变及创作主题——以方云峰为例
本文选题:新中国 + 方云峰 ; 参考:《陶瓷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恢复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一批在民国著名的陶瓷艺人在新的"国家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家、彩绘艺术家方云峰,一方面继承了民国瓷绘艺术的优势题材,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新时代向往和平、自由、图强、图新的新主题,表现了新国家的一种革新思想。日后的陶瓷艺人也日渐走出了民国时期依个人爱好及市场流行去选择主题的旧体制,开始转入了与集体、国家主流意识融为一体的集体计划指令的新体制,瓷绘艺人开始融入国家体制之中,这是几千年陶瓷艺术体制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大革新,极大地影响了日后陶瓷艺人的创作心路历程及瓷艺的主题。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state made fruitful efforts to restore the porcelain production in Jingdezhen, and a group of famous ceramic artis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national system".Jingdezhen ceramic professional educator and artist Fang Yunfeng, on the one hand, inherited the superior the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porcelain painting art, on the other hand, boldly innovated on this basis, and created a new era yearning for peace, freedom, strength, and new themes.It represents a new idea of innovation in the new country.Later ceramic artists gradually moved out of the old system of choosing themes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 interests and market popularit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gan to move into a new system of collective planning directives integrated with the collective and national mainstream consciousness.Porcelain artists began to integrate into the national system, which was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in the ceramic art system for thousands of years, great innovation, which greatly affected the future ceramic artist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theme of porcelain art.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基金】:2012年景德镇市科技规划项目《现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史1950-2010》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J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禄山;;忆昔十年国庆 景瓷妆点江山[J];南方文物;2009年02期
2 潘文锦;;当代景德镇青花瓷的重大成就[J];景德镇陶瓷;1984年02期
3 郑乃章;杨敏;马志伟;熊春华;;1949~1966年景德镇陶瓷科技文献比较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03期
4 思慕;;日内瓦会议散记(一)[J];世界知识;1954年11期
5 T3越;;声母和韵母出现率的统计[J];语文建设;1956年01期
6 ;西方语文科研简讯[J];外语教学与研究;1957年02期
7 蔡桂生;;掀起创作高潮来!——准备迎接明年国庆十周年[J];电影艺术;1958年10期
8 刘玉陶;;伟大的祖国 光辉的十年——记一堂六年级周会课教学[J];湖南教育;1959年22期
9 金仲华;;光荣的里程[J];上海文学;1959年10期
10 爱泼斯坦;三十年的回顾[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秉范;;祝贺新中国60华诞[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2 高志超;夏继明;;我与新中国60年[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3 阎道彰;;我与新中国60周年[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4 王振家;;解密新中国“绿叁元”券打假史[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5 张国良;;论南京解放与新中国的建立[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良;;为了新中国,前进![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7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詹承绪;;要重视新中国民族学史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9 张继峰;;风雨沧桑路 辉煌六十载[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振华;;好八连与新中国同成长[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雷宾建;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点北京 通信业见证新中国雄起历程[N];通信信息报;2009年
2 张伟;新中国首座铜冶炼厂“华丽转身”[N];安徽经济报;2008年
3 记者 刘亚辉 王晖 实习生 娄晓静;“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郑州之春笔会”举行[N];河南日报;2009年
4 钟民;中国56个民族的由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王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孙明君;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刘长瑞[N];佳木斯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敏;“文化”变迁在太原[N];山西日报;2009年
8 北京大学教授 黄g,
本文编号:175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5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