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旅游扶贫 + 绩效评估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7期
【摘要】:我国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了萌芽、探索、成长和发展四个阶段后,现在我国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研究领域:绩效评估基础理论以及旅游扶贫绩效限制因素,更多是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的概念、类型、内容、影响因素等,而在评估理论体系或者参考体系研究上则关注不多。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产业经济学为主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辅助于定性研究方法。今后我国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应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以加强对调研数据的深入挖掘,在继续强调案例研究同时增强基础理论的探讨,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构建和创新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研究体系。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began in the 1990s. After four stages: germination, explor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mainly focuses on two research fields: the basic theor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more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study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cept, type, cont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o on.But in the evaluation theory system or the reference system research is not much concerned.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AHP, factor analysi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should comprehensively us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 survey data, and to continue to emphasize the case study and to strengthen the discussion of basic theory at the same time.Integrat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elated disciplines to construct and innovate the research system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绩效综合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14CGL074),主持人:邢慧斌
【分类号】:F323.8;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向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张侨;;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11期
3 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黄燕玲;;广西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4 张笑薇;;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机制选择与绩效评价[J];改革与战略;2016年11期
5 彭华;冉杰;卢宗源;刘仙;张美玲;袁毅;;秦巴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6年08期
6 吴国琴;;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实证分析——以豫南4个旅游扶贫村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7 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06期
8 王英;单德朋;郑长德;;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6期
9 陈祥碧;唐剑;;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施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04期
10 李耀锋;;需求、资源与能力:旅游开发致贫效应的机理分析——基于赣琼两个旅游村的实地调研[J];学术论坛;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曲玮;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晴;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机制选择与绩效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池红杏;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朱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卉;车溪景区旅游扶贫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红喜;基于Pro-Poor Tourism战略的景泰县影视旅游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润乾;基于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张杜杰;社区参与旅游对景区影响的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聂晓玲;云南丽江旅游业发展中主体“边缘化”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雷慧平;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的收益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覃峭;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蔚青;坚持旅游扶贫 带动八方致富[J];乡镇经济;2000年01期
2 陈仙波;喜读《旅游扶贫—功能·条件·模式·经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旅游扶贫——功能·条件·模式·经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4 金希萍,李映兰;旅游扶贫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财政;2001年03期
5 郭伟,李树峰;旅游扶贫开发须重视的几个问题──以河北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3期
6 卢世菊;恩施州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与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7 程以金,林兴中,郭锦亮;旅游扶贫 大有可为[J];老区建设;2001年03期
8 梁向明;六盘山旅游区与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战略[J];市场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9 李永文,陈玉英;旅游扶贫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发展旅游 消除贫困——秭归县旅游扶贫见成效[J];理论月刊;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颖;;旅游扶贫——西藏特色扶贫的战略思考[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彦君;叶苏平;;财政旅游扶贫的特点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实施战略[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谷丽萍;;关于旅游扶贫开发的几点看法[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4 林小玲;;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启胜;肖雄辉;任佩瑜;;四川省秦巴山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及政策建议[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遗产与特产资源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谢祥项;;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刘承智;;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研究[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王芳礼;王云星;;略论布依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李青华;;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及其旅游扶贫开发[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记者站 张俊;旅游扶贫 大有可为[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邵阳市旅游局局长 肖化虎;关于旅游扶贫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梁毅;旅游扶贫 居民获利[N];安徽日报;2006年
4 梁沂滨;旅游扶贫是一种创新[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景小华 陈作成 通讯员 东田 林少敏 张保才 实习生 曾荔枝;1.5亿旅游扶贫金撬动156.5亿投资[N];南方日报;2007年
6 张俊邋程佳凌 李国平;广东旅游扶贫形成强大磁场效应[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省扶贫办主任 叶韬;描绘贵州乡村旅游扶贫新画卷[N];贵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杨刚 郑礼志;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推进会在我市召开[N];遵义日报;2011年
9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 叶韬;全力开创乡村旅游扶贫新局面[N];法制生活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瑞 实习记者 黄庆松 钱训;贵州打造乡村旅游扶贫新亮点[N];西部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爱萍;贫困区域发展中的旅游扶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孙东峰;基于PPT战略的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京;乡村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国涛;旅游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聂翔;善治视野下的旅游扶贫发展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雅莹;旅游扶贫战略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澹丰霞;旅游扶贫与农村社区变迁[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小娟;川东地区旅游扶贫研究及实例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荣;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效益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博;资源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陈瑶;达州市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黄小波;英山县旅游扶贫开发效应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5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5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