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的场所,也是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教育、征集、研究、展示等诸多功能,也是一所比较综合的国民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党中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对全社会民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该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属于行业博物馆,自行实施免费开放以来,自觉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开启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篇章。但由于体制机制及人员结构等深层次的原因,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创新与实践。本文从博物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界定入手,分别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历史发展、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描述,其中重点介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情况,以及该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分别从陈列展览、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工作、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评估该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并查找其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即服务设施应该优化、教育活动缺乏品牌、信息化建设有些滞后、文创产品开发刚刚起步、对外交流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等,最后提出了六条有针对性的对策,即:加大博物馆服务设备设施建设、丰富科普教育项目内容、加快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产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等旨在指导工作实践。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设施 人才 服务项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69.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9
- 1.2 研究文献综述9-13
- 1.3 主要概念界定13-16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6-18
- 第2章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历史与现状18-29
- 2.1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简介18-19
- 2.2 安徽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历史发展19-20
- 2.3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20-29
- 第3章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效29-34
- 3.1 陈列展览突出五大主题29
- 3.2 藏品研究取得丰硕成果29-30
- 3.3 科普教育活动形式多样30-32
- 3.4 宣传工作积极推进32
- 3.5 文创产品开发得到重视32-33
- 3.6 队伍建设重在基础33-34
- 第4章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34-40
- 4.1 服务设施应该优化34-35
- 4.2 教育活动缺乏品牌35-36
- 4.3 信息化建设有些滞后36
- 4.4 文创产品开发刚刚起步36-37
- 4.5 对外交流需要加强37
- 4.6 队伍建设任重道远37-40
- 第5章 解决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对策40-44
- 5.1 加大博物馆服务设备设施建设40-41
- 5.2 丰富科普教育项目内容41
- 5.3 加快智慧化博物馆建设41-42
- 5.4 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产品42
- 5.5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42-43
- 5.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3-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附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兰;寓科普教育于旅游活动之中[J];学会;2000年10期
2 郭腊梅;;科普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J];贵图学刊;2004年03期
3 郭腊梅;科普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J];晋图学刊;2005年03期
4 刘志勇;;让科普教育走进荧屏[J];声屏世界;2005年12期
5 ;科普教育要牢牢抓住三个环节[J];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03期
6 马玉宏;赵桂峰;周云;崔杰;;对青少年开展地震科普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科普研究;2010年06期
7 张云龙;;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J];科普研究;2013年03期
8 ;全民都要接受科普教育[J];科技广场;2002年07期
9 牛红艳;;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7年03期
10 梁素田;;加强科普教育工作的研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民;;转换管理体制,深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黄志明;;社区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王世义;;创新社区科普教育工作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找准支点 突出重点 全力提升基地科普教育水平[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5 徐欢;;整合科普教育资源 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靳萍;耿丽娟;万历;;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重庆市青少年科学探索中心”创新模式构想[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鲍荣龙;陈俊峰;;浅析社区科普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任务和作用——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城市社区科普教育实践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王志勇;季荣;;多渠道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建议[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龙小康;;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观山河巨变 传播地震科普教育知识 全面提升大众科学素质[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河中学 陈伟;农村中学实施科普教育的探索与实践[N];江苏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高爱华;加强对青少年科普教育[N];牡丹江日报;2006年
3 苏建成;立足“惠农”开展科普教育工作[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钟淑筠;科普教育重在“双向交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缪毅容;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揭牌[N];解放日报;2009年
6 记者 吴丹;普及民航专业知识 倡导社会公益文明[N];中国民航报;2009年
7 记者 罗旭;首个公益科普教育基金在京成立[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海春生;中山科普教育首摘国家级招牌[N];中山日报;2010年
9 叶银莲 市科学技术协会;加强我市农民科普教育工作的对策[N];汕尾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戴丽昕;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N];上海科技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君;农村科普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洪昌;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杰;科普教育项目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李文峰;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农业科普教育中的作用[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张君楠;北京植物园科普教育现状及拓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牛鑫鑫;荥阳市张常村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规划[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万望辉;天文科学数据共享政策及基于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亮;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许兴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付晓琛;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