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解决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严重缺失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选取样本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KMO抽样测定值、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身体素质总体得分的描述性分析、力量素质指标、速度素质指标、速度耐力指标、柔韧与协调指标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在全面了解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内部之间的相关性、身体素质指标的因子得分和主成分方程的基础上,以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维度的影响权重为筛选要求,构建出符合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应用的主成分方程,并应用于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中。结果表明: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的主成分方程构建以后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更加细化,且不同单位和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在主成分构建前后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生成以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研究更加细化、研究趋于量化,促使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得出:以主成分分析为指导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的研究水平,促使研究趋于科学严谨,而且有助于提高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为身体素质竞技实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有益于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研究的快速发展,更有益于促进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竞技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山地户外运动 运动员 身体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5
- 1.1 选题依据10-16
- 1.1.1 国家体育政策的导向10-12
- 1.1.2 中国登山运动发展的迫切需求12-14
- 1.1.3 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竞技实力提升的需要14-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8
- 1.2.1 研究目的16-17
- 1.2.2 研究意义17-18
- 1.2.2.1 理论意义17
- 1.2.2.2 现实意义17-18
- 1.3 文献综述18-23
- 1.3.1 对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身体素质研究现状的分析18-20
- 1.3.2 对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单项中身体素质研究现状的分析20-23
- 1.3.2.1 对皮划艇项目身体素质研究现状的分析20-21
- 1.3.2.2 对越野跑项目身体素质研究现状的分析21-22
- 1.3.3.3 对山地车项目身体素质研究现状的分析22-23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23-25
- 1.4.1 山地户外运动23-24
- 1.4.2 身体素质24-25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5-29
- 2.1 研究对象25
- 2.2 研究方法25-29
- 2.2.1 文献资料法25
- 2.2.2 专家访谈法25
- 2.2.3 问卷调查法25-28
- 2.2.3.1 样本规模26
- 2.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6-27
- 2.2.3.3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27-28
- 2.2.3.3.1 问卷效度前等级量评27
- 2.2.3.3.2 问卷的效度检验27-28
- 2.2.3.3.3 问卷的信度检验28
- 2.2.4 数理统计法28-29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9-49
- 3.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29-36
- 3.1.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对比分析29-30
- 3.1.2 身体素质指标的KMO抽样适度测定值分析30
- 3.1.3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30-31
- 3.1.4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贡献率分析31-32
- 3.1.5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因子载荷矩阵分析32-34
- 3.1.6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因子得分分析34-35
- 3.1.7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因子总分对比分析35-36
- 3.2 身体素质总体得分的描述性分析36-43
- 3.2.1 力量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37-39
- 3.2.1.1 不同年龄段力量指标的比较分析37-38
- 3.2.1.2 不同性别间力量指标的比较分析38
- 3.2.1.3 不同单位间力量指标的比较38-39
- 3.2.2 速度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39-40
- 3.2.2.1 不同年龄段速度指标的比较分析39
- 3.2.2.2 不同性别间速度指标的比较分析39-40
- 3.2.2.3 不同单位间速度指标的比较分析40
- 3.2.3 柔韧与灵敏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40-41
- 3.2.3.1 不同年龄段柔韧与灵敏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40-41
- 3.2.3.2 不同性别间柔韧与灵敏指标的比较分析41
- 3.2.3.3 不同单位间柔韧与灵敏指标的均值比较41
- 3.2.4 速度耐力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41-43
- 3.2.4.1 不同年龄段间速度耐力指标的比较分析42
- 3.2.4.2 不同性别间速度耐力指标的比较分析42
- 3.2.4.3 不同单位间速度耐力指标的比较分析42-43
- 3.3 赛事单项中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总体分析43-49
- 3.3.1 皮划艇项目中身体素质的总体分析43-44
- 3.3.2 越野跑项目中身体素质的总体分析44-46
- 3.3.3 山地车项目中身体素质的总体分析46-47
- 3.3.4 综合技能项目中身体素质的总体分析47-49
- 4 结论与建议49-52
- 4.1 结论49-50
- 4.1.1 身体素质主成分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指标构成49
- 4.1.2 速度耐力素质对身体素质总分的影响权重较大49
- 4.1.3 不同组别间力量素质指标落差较大49
- 4.1.4 皮划艇项目中后蹲和卧推素质指标占据较大影响权重49-50
- 4.2 建议50-52
- 4.2.1 加大速度素质关注度,优化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素质的构建50
- 4.2.2 加大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总体得分50
- 4.2.3 均衡不同组别间力量素质的提升50-51
- 4.2.4 加大对皮划艇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51-52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 156-58
- 附录 258-60
- 附录 360-62
- 附录 4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玲,王亚立;南阳市(16~18岁)女性身体素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罗跃进;王珊;;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7年12期
3 祝虹;刘亚东;;试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魏曙光;董谆;;情绪、性格对普通高校男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5 谢艺田;王秀艳;;吉林、黑龙江两省城市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结果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史鹏飞;;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探讨[J];创新科技;2013年03期
7 张如九;体育课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8 ;广州医学专家呼吁“市民自觉提高身体素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李景丽,梁开录,毛辉青;我院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0 吴萍,刘明革;辽宁省科教人员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丹娟;詹建国;;身体素质的研究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许瑞华;苏立新;;南京市中小学生2000~2005年身体素质五年来的对比分析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刘素芹;;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尹军;李鸿江;;田径组合性项群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结构特征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刘翠波;;输电线路工身体素质关键评价指标的研究及应用[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6 刘志国;张丽宁;杨川;王锐光;;身体素质对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影响[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向阳;;不同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宁业梅;;论运动技能的习得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苏立新;;南京市7-17岁学生2010年与2005年身体素质比较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明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必须强化田径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荣成市教育局局长 常建忠;抓身体素质 对学生终生负责[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通讯员 游秀凤;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N];团结报;2010年
3 山东省肥城市仪阳镇一滕小学 王安;环环紧扣提高身体素质[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董帅奇;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开封日报;2012年
5 程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N];吉林日报;2012年
6 张旭光;身体素质成教育软肋[N];中国体育报;2013年
7 记者刘玉萍 通讯员廉光进;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3年
8 记者 张源珊;身体素质现状应引起关注[N];长春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源珊;市政协“把脉”青少年身体素质[N];长春日报;2014年
10 记者 任敏;身体素质少年好转大学生下降[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骜梁;板鞋运动对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效果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斌;广场舞与健身走对中老年女性身体素质和情绪心境影响的比较[D];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
3 盖文腾;跳绳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4 韩龙;多元化教学手段对职业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符玉;实施身体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华永兰;瑜伽练习对青年女性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7 贾志杰;山西省6-17岁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的分析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杨雅婷;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非体育专业大学身体素质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9 徐尉豪;“三走”活动背景下郑州大学新校区2014级本科生身体素质的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王莎莎;2000-2014年青海省60-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动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山地户外挑战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