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唐代襦裙装的研究及其设计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0 23:34
【摘要】:唐代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兼容并蓄。反映在服饰上广纳各民族精华,呈现开放、包容、博大的特质。这一时期的妇女服饰发展到一个顶峰,在中国服饰变迁中极具代表性。因此对唐代襦裙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个案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 本文以唐代襦裙装为研究对象,对唐代各个时期的妇女所着的襦裙装的款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史论角度界定了有关唐代襦裙装的相关概念。介绍了与襦裙装相搭配的服装部件半臂、披帛的由来和概念的定义。阐述了唐代襦裙装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对唐代襦裙装的款式和颜色进行整理、列表分析了款式和色彩的搭配特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及方法基础之上,采用了实验还原的方法,分别从唐代三个时期各选取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襦裙装,运用平面构成法与立体构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还原实验展开研究,得到了具体的对比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装的穿着方法、穿着阶层,以及这些服饰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探讨了唐代襦裙装对后世影响和实际设计中的美学原理以及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对唐代襦裙装有了一个较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为更深入的对唐代襦裙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和参考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523.5
【图文】:

中山王墓,平山,河北,裙装


第二节糯裙装穿搭形式的形成一种服装的穿搭形式,即由上糯或衫和下裙配套穿着国上下五千年的服装样式,虽然千变万化,流光溢彩上可分为两种,即衣裳连属制和上衣下裳制。这两种前一般采用上衣下裳制,在整个服饰演变史中,上衣更多、穿着的时间也较长。唐代妇女的糯、衫裙装也变而来。的文物资料显示,早在战国时期的河北平山中山王墓穿搭方式:“葬品中的几个小玉人就是上着短糯、下这种上糯下裳的穿搭方式在东汉砖石刻画、《女史也都能找到。在形象资料中,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体即穿长裙,糯绣宽广,裙腰系带。这些资料都说汉代就有零散的出现。但还不能就此说明糯裙装作。

中唐,敦煌壁画,长裙,贵族妇女


中唐敦煌壁画中身着广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包铭新;传阎立本《步辇图》与隋唐高腰掩乳女装[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高岩;;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J];辽宁丝绸;2006年03期

3 张瑞霞;;中国唐代女装与韩国传统女装的比较研究[J];四川丝绸;2006年04期

4 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J];文物;198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素梅;唐代汉族女服设计的审美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2 郑恩姬;唐代女性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