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绞胎陶瓷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2:20
   绞胎陶瓷器是一种利用白褐两种色调的泥胎相间揉合,然后经模印成型的器物。与其他陶瓷器在器物表面以施釉、绘画、雕刻、粘贴等技法进行装饰不同,绞胎器在坯胎成型前就利用不同色泽的陶泥或瓷泥一起绞揉,再在成型过程中使其花纹图案充分展开,从而达到器物装饰美化的目的。由于两种瓷泥不易完美结合,烧制过程中易开裂,成功率极低。较大的工艺难度和极低的成功率导致绞胎陶瓷器存世量稀少,考古材料欠缺,相关研究不丰富。绞胎器在唐代已经受到世人的关注,其源流可追溯至中国的两汉时期,工艺主要受西方镶嵌玻璃工艺的影响。作为传统制瓷工艺中的一支奇葩,绞胎陶瓷器在唐时便已初露锋芒,宋代达到巅峰,金元以后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基本绝迹。在注重文化遗产的当今社会,绞胎器亟待保护、传承和发扬。作者通过整理出土和馆藏的历代绞胎器,对各时期绞胎器的出现时间、工艺来源、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空间分布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归纳出绞胎器的三个发展阶段。绞胎陶瓷器最初与唐三彩功能相似,主要为陪葬器,其次还作为宗教用器使用。唐代器形多为枕、碗、杯、俑、罐等。到两宋时期,其功能逐渐向实用器转变,在器形、纹饰、质地、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一时期是绞胎器发展的繁荣期。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窑工大批南迁,绞胎器的制作受到较大影响,开始步入衰落期。明清之际,瓷业重心南移,瓷器品种愈加丰富,在新品瓷器的冲击下,绞胎器逐渐绝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众多陶瓷工艺大师的努力之下,这一传统技艺才又逐渐恢复。本文对历史时期的绞胎器进行整理研究,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结合现代绞胎器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索,以求能够丰富绞胎器相关研究并对这一文化遗产未来的保护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6.3
【部分图文】:

古墓,陶器,细部图,羊圈


图 1- 1 广东肇庆古墓出土陶器①陶耳杯(M9:8) 2、珠饰(M9:2) 3、陶鸭(M9:3) 4、陶鸭细部图 M7:39) 6、陶羊圈(M9:7)

羊圈,细部图,古墓,陶器


图 1- 1 广东肇庆古墓出土陶器①陶耳杯(M9:8) 2、珠饰(M9:2) 3、陶鸭(M9:3) 4、陶鸭细部图 M7:39) 6、陶羊圈(M9:7)

相关器,漆器,长颈瓶,陶器残片


图 1- 2 绞胎相关器物①千花长颈瓶 2、犀皮漆器笔筒 3、犀皮漆器细部图 4、千花碗 5、西安东郊韩森寨盖盂 6、绞料葫芦形玻璃舍利瓶 7、努兹古城遗址出土绞胎陶器残片)成型工艺及烧制技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艳;;泥火幻化的唐代绞胎艺术[J];收藏;2018年08期

2 陈健;;绞胎艺术“器物观念”的源起、传播与再生[J];美术大观;2017年07期

3 郭强;;唐代陶瓷绞胎工艺考辨[J];中国陶瓷;2016年09期

4 孟凡斌;;墨韵形神(绞胎绞釉瓶)[J];理财;2015年07期

5 白忠贵;;发现唐宋君子之器 云南绞胎炻器[J];陶瓷研究;2017年06期

6 高常清;;浅谈绞胎技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实践应用[J];明日风尚;2018年22期

7 任鹏;;现代绞胎陶瓷艺术中的揉练之美[J];艺术市场;2013年21期

8 老慧子;;说唐陶 话绞胎(上)[J];艺术市场;2011年08期

9 老慧子;;说唐陶 话绞胎(下)[J];艺术市场;2011年09期

10 张保军;;论当代绞胎陶瓷艺术的转型与取向[J];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晨;绞胎陶瓷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葛咏焕;绞胎装饰工艺美在现代陶艺中的延伸与表现[D];西北大学;2018年

3 黄丽娜;当代绞胎陶瓷装饰艺术风格研究及在室内陈设品中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陈沫含;当代“和文化”理念下的绞胎陶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5 黄皇;当阳峪绞胎瓷的传承与发展[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6 胡彦羽;绞胎陶瓷器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康羽荻;绞胎技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6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6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