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2:44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百年。无论其间还是相比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发生了剧烈变革。举世闻名的中国丝绸也随之历经兴衰,在变革中前进,是20世纪不应忽视的重要现象。本文希图经由丝绸纹样阐释中国百年的丝绸发展与社会变迁。 清末民初丝绸业的转型以及设计教育的革新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丝绸纹样的传统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丝绸纹样外部风格的演变,还促进了纹样内在性质的演进,摆脱了原有的封建属性而愈加具备现代性。 民国女装是我们探究民国丝绸纹样演进的重要窗口。短短四十年左右,民国丝绸纹样面貌一新,既有对外来纹样的吸收,也有兼收并蓄后的推陈出新,不仅随女装的演变而变化,还大胆突破了古代纹样不少程式化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外来气质。民初延续清末纹样风格,外来纹样大量涌入,条格纹样盛行,纹样造型更加立体,色彩由浓艳趋于雅淡。 新中国成立,与“灰”、“绿”、“蓝”的国内服饰现象不同,肩负出口创汇重任的外销丝绸展现出另外一番缤纷景象。随着丝绸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花色品种如春笋般涌现。创新成为打开销路的钥匙,设计的重要性被给予了未有的重视。经过各部门的精诚合作和设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外销丝绸既顺利完成了任务,更成为新中国丝绸发展最精彩的篇章。 十年浩劫的终结,预示着新时期的到来。丝绸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一方面扩大与国际流行市场的交流,开拓视野,放开思路,新品种、新花色不断涌现,形成了内、外销两旺的局面。丝绸纹样设计思路拓宽,对抽象纹样的大胆应用,对服用性进行考量,并在工艺进步的推动下使更多好创意得以实现。从而外销纹样与国际流行接轨,内销纹样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重获追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有丝绸企业转制上市,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原先生产型的发展模式被生产经营型取代,丝绸企业以市场变化为基准,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购买纹样和纹样设计公司、事务所等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与生产的分工,反映出现代经营模式的特征。丝绸纹样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自民国以后再一次出现。然而,20世纪90年代盛行国内外市场的砂洗绸却导致过去引以为荣的真丝提花与印花技术无用武之地,以精美纹样取胜的新老花色品种因此遭到冷遇。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J5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动机与意义
(一) 课题的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与思路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中国丝绸纹样生态环境的转变
第一节 帝制覆灭引起的突破
一、从强调等级差别到彰显自由平等——纹样等级象征的弱化
(一) 上层与黎庶,贵贱有章
(二) 帝王与百官,尊卑有别
(三) 百官之间,等第有分
二、从重视道德观念到专注形式美感——纹样审美价值的转化
第二节 丝绸业转型给予的推动
一、丝绸生产中心:上海取代南京
(一) 南京织造业的衰落
(二) 上海丝绸业的崛起
(三) 生产中心与时尚中心相得益彰
二、丝绸生产资料:机器原料,更新换代
(一) 生产工具由手工向机械化转变
(二) 原料革新
(三) 合成染料的应用
三、丝绸生产关系:从“账房”到“绸厂
第三节 设计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传统师徒制丝绸教育的局限
二、学校式设计教育的建立与优势
(一) 学校式设计教育的建立
(二) 学校式教育更有利于染织设计的发展
第二章 兼收并蓄的民国女装丝绸纹样
第一节 女装是民国丝绸纹样的主要载体
一、女装是清末民初社会革命的先锋
(一) 社会革命始于服饰
(二) 服饰变革始于妇女
二、女装是民国思想解放的外在显现
(一) 女装突破社会地位的限制
(二) 女装与妇女身体解放
(三) 女装与性感
三、女装是民国吸收外来纹样的最前沿
(一) 崇洋——吸收外来纹样的源动力
(二) 旗袍——中西合璧的完美契合体
四、时装是民国丝绸纹样更迭的催化剂
第二节 民国女装变革对丝绸纹样演进的影响
一、女装款式改变的影响
(一) 纹样装饰趋于简洁
(二) 纹样布局的变化
二、女装面料改变的影响
(一) 女装面料趋薄促进织花纹样趋于简洁和印花纹样的更新
(二) 女装面料品种激增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纹样形式
第三节 民国丝绸纹样新风在女装上的体现
一、民初沿袭清末纹样之风
二、外来纹样大量涌入
(一) 国外传统题材纹样
(二) “新艺术”风格纹样
(三) “装饰艺术”风格纹样
(四) 带有外来元素的纹样
三、条格纹样广为流行
(一) 西方条格纹的影响
(二) 娴雅与性感——女性气质与形象的彰显
(三) 织造简便,价格低廉
四、突破程式化的形式特征
(一) 写实造型更加立体
(二) 云勾状曲线装饰不再流行
(三) “花大叶小”转向“花小叶大”
(四) 纹样色彩由浓艳趋于雅淡
第三章 花色多样的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外销丝绸纹样
第一节 时代的选择——纹样设计立足外销
一、丝绸经营:“内销服从外销”
(一) 力争出口,在逆境中起飞
(二) 服用丝绸锐减,内销受限
二、纹样设计:“设计、生产、贸易三结合”
(一) 报样、选样机制应运而生
(二) 服从外销、结合生产、促进外销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以我为主”——20世纪50年代主销苏新国家的丝绸纹样
一、协定贸易与纹样设计的“以我为主
二、对“万紫千红”的两种解读
(一) 丰富多彩
(二) 千篇一律
第三节 “投其所好”——出口对象转变后的丝绸纹样设计
一、出口贸易的变化对纹样设计的影响
(一) 纹样设计思路发生转变
(二) 与国际流行市场间接接触
(三) 不同销路形成不同纹样派路
二、印花纹样蓬勃发展
三、特殊时期的特殊纹样
第四章 多元缤纷的新时期丝绸纹样
第一节 开放初期的多元与繁荣
一、丝绸纹样设计思路的拓宽
(一) 对抽象纹样的大胆应用
(二) 对服用性的考量
(三) 工艺革新给予的推动
二、外销丝绸纹样融入国际流行大潮
(一) 国际流行信息的传入更加及时丰富
(二) 与国际流行的结合更加紧密
(三) 20世纪80年代外销纹样的演变
三、内销丝绸纹样重获新生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丝绸纹样设计面临的新变化
一、经济体制之变——纹样设计走向市场
二、产品结构之变——纹样设计遇到阻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6451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J5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动机与意义
(一) 课题的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与思路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中国丝绸纹样生态环境的转变
第一节 帝制覆灭引起的突破
一、从强调等级差别到彰显自由平等——纹样等级象征的弱化
(一) 上层与黎庶,贵贱有章
(二) 帝王与百官,尊卑有别
(三) 百官之间,等第有分
二、从重视道德观念到专注形式美感——纹样审美价值的转化
第二节 丝绸业转型给予的推动
一、丝绸生产中心:上海取代南京
(一) 南京织造业的衰落
(二) 上海丝绸业的崛起
(三) 生产中心与时尚中心相得益彰
二、丝绸生产资料:机器原料,更新换代
(一) 生产工具由手工向机械化转变
(二) 原料革新
(三) 合成染料的应用
三、丝绸生产关系:从“账房”到“绸厂
第三节 设计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传统师徒制丝绸教育的局限
二、学校式设计教育的建立与优势
(一) 学校式设计教育的建立
(二) 学校式教育更有利于染织设计的发展
第二章 兼收并蓄的民国女装丝绸纹样
第一节 女装是民国丝绸纹样的主要载体
一、女装是清末民初社会革命的先锋
(一) 社会革命始于服饰
(二) 服饰变革始于妇女
二、女装是民国思想解放的外在显现
(一) 女装突破社会地位的限制
(二) 女装与妇女身体解放
(三) 女装与性感
三、女装是民国吸收外来纹样的最前沿
(一) 崇洋——吸收外来纹样的源动力
(二) 旗袍——中西合璧的完美契合体
四、时装是民国丝绸纹样更迭的催化剂
第二节 民国女装变革对丝绸纹样演进的影响
一、女装款式改变的影响
(一) 纹样装饰趋于简洁
(二) 纹样布局的变化
二、女装面料改变的影响
(一) 女装面料趋薄促进织花纹样趋于简洁和印花纹样的更新
(二) 女装面料品种激增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纹样形式
第三节 民国丝绸纹样新风在女装上的体现
一、民初沿袭清末纹样之风
二、外来纹样大量涌入
(一) 国外传统题材纹样
(二) “新艺术”风格纹样
(三) “装饰艺术”风格纹样
(四) 带有外来元素的纹样
三、条格纹样广为流行
(一) 西方条格纹的影响
(二) 娴雅与性感——女性气质与形象的彰显
(三) 织造简便,价格低廉
四、突破程式化的形式特征
(一) 写实造型更加立体
(二) 云勾状曲线装饰不再流行
(三) “花大叶小”转向“花小叶大”
(四) 纹样色彩由浓艳趋于雅淡
第三章 花色多样的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外销丝绸纹样
第一节 时代的选择——纹样设计立足外销
一、丝绸经营:“内销服从外销”
(一) 力争出口,在逆境中起飞
(二) 服用丝绸锐减,内销受限
二、纹样设计:“设计、生产、贸易三结合”
(一) 报样、选样机制应运而生
(二) 服从外销、结合生产、促进外销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以我为主”——20世纪50年代主销苏新国家的丝绸纹样
一、协定贸易与纹样设计的“以我为主
二、对“万紫千红”的两种解读
(一) 丰富多彩
(二) 千篇一律
第三节 “投其所好”——出口对象转变后的丝绸纹样设计
一、出口贸易的变化对纹样设计的影响
(一) 纹样设计思路发生转变
(二) 与国际流行市场间接接触
(三) 不同销路形成不同纹样派路
二、印花纹样蓬勃发展
三、特殊时期的特殊纹样
第四章 多元缤纷的新时期丝绸纹样
第一节 开放初期的多元与繁荣
一、丝绸纹样设计思路的拓宽
(一) 对抽象纹样的大胆应用
(二) 对服用性的考量
(三) 工艺革新给予的推动
二、外销丝绸纹样融入国际流行大潮
(一) 国际流行信息的传入更加及时丰富
(二) 与国际流行的结合更加紧密
(三) 20世纪80年代外销纹样的演变
三、内销丝绸纹样重获新生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丝绸纹样设计面临的新变化
一、经济体制之变——纹样设计走向市场
二、产品结构之变——纹样设计遇到阻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铭新;高冰清;;论晚清民国时期围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变[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包铭新;;中国近代丝织物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3 黄炎培;;民国十年之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1921年08期
4 邢庆华;论丝绸图案的审美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1年03期
5 ;上海第七印绸厂为多创汇作出新贡献[J];丝绸;1978年12期
6 宣友木;1979年秋交会丝绸情况点滴[J];丝绸;1979年12期
7 童年;秋交会丝绸品种花色情况略见[J];丝绸;1980年11期
8 秦尚信;;塔夫绸盛衰与展望[J];丝绸;1981年02期
9 范作云;;真丝绸对港成交情况及市场对品种花色的反映[J];丝绸;1981年10期
10 陆珂;;关于花样设计的创新[J];丝绸;198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2 曹振宇;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6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