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研究
【摘要】:论文主要研究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基本问题,对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概念、形象设计理念、形象设计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第一章主要对论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二章分析了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概念和现状。首先给出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随后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明确阐释主题博物馆在公众生活中应有位置缺失带来的形象危机问题,提出对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对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理念与手法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四点基本理念,即强调社会服务、注重用户体验、增强形象识别、融合学科设计,这也是在分析国外顶尖的博物馆策划设计公司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总结。其次对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分析手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三条基本分析方法,即品牌形象的SWOT分析、PEST分析、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来自于企业形象设计的实践,由于企业相对而言在形象设计上更为成熟,因此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意义。第四章介绍了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基本内容。相比较而言,第三章较为宏观和笼统,第四个章则更为具体和深入地分析了相关内容,从五个方面对主题博物馆的形象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即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内部空间形象设计、工作人员形象设计、广告形象设计、舆论形象设计五个基本方面。第五章结合案例进行了更为实际的分析和论证。这些案例是国内在形象设计方面较为成功的主题博物馆。案例论证是基于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的更一步深化。
【关键词】:主题博物馆 形象设计 设计内容 设计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24;G269.2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10
- 1.1.1 课题背景8-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1.3 研究的目的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1-12
- 1.3 研究计划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目标13-14
- 第二章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概述14-18
- 2.1 主题博物馆的概念14-15
- 2.1.1 主题博物馆14
- 2.1.2 主题博物馆的分类14-15
- 2.2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概念15-16
- 2.2.1 形象设计15-16
- 2.2.2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16
- 2.3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现状16-18
- 第三章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理念与分析手法18-28
- 3.1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基本理念18-24
- 3.1.1 强调社会服务18-20
- 3.1.2 注重用户体验20-21
- 3.1.3 增强形象识别21-23
- 3.1.4 融合学科设计23-24
- 3.2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分析手法24-28
- 3.2.1 品牌形象的SWOT分析、PEST分析24-26
- 3.2.2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26-28
- 第四章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基本内容28-49
- 4.1 建筑外部形象设计28-29
- 4.2 内部空间形象设计29-33
- 4.2.1 策展设计29-31
- 4.2.2 运营后场馆维护设计31-33
- 4.3 工作人员形象设计33-35
- 4.3.1 工作人员的管理33-34
- 4.3.2 工作人员的服饰34-35
- 4.4 广告形象设计35-46
- 4.4.1 线下设计35-36
- 4.4.2 线上设计36-38
- 4.4.3 营销策划38-46
- 4.5 舆论形象设计46-49
- 4.5.1 营造社会责任担当的形象46
- 4.5.2 形象维护与危机应对46-49
- 第五章 主题博物馆形象设计的工程案例分析49-57
- 5.1 上海玻璃博物馆49-52
- 5.2 上海自然博物馆52-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正;;于伟正形象设计作品[J];设计艺术;2001年03期
2 孙湘明,陈希;创新致胜 期刊形象设计的创新意识[J];装饰;2002年02期
3 仇春霖;形象设计是塑造美的事业[J];美与时代;2003年05期
4 吴帆;我国形象设计的现状、教育与展望[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3期
5 高丽娜;;品牌形象设计的文化属性[J];装饰;2005年12期
6 孙竹梅;;21世纪的新兴专业——形象设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7 赵炜璐;;妆扮的艺术——韩国化妆与形象设计专业初探[J];设计艺术;2006年01期
8 杨秋华;;浅谈人物形象设计的方法[J];美术大观;2008年08期
9 王伟;;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行业比赛的心理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9年03期
10 ;优秀艺术与设计作品选[J];艺术教育;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启文;黄希庭;;形象设计的几点心理学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于光远;;我也谈谈“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问题”[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张占仓;杨迅周;杨延哲;;市场经济与地区形象设计[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康柳硕;;略论人民币图案的人物形象设计[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北京2008:全人类智慧成就的千年盛会——对第29届奥运会形象设计的主题、内涵和标准的建议报告[A];2004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邓杨;袁犁;;历史小城镇形象设计探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琳;;“色彩诊断”在日常自我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8 胡艳丽;;流行色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牛太祥;;对我国几个标志性建筑形象设计的一些看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金梅;;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与教学——《人物形象设计风格配色》课例设计[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年;形象设计的新世纪[N];安徽日报;2003年
2 记者 周萱;女皇文化陈列馆形象设计通过评审[N];广元日报;2010年
3 吴昊;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手段[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赵文明;长沙“官员形象设计”公司生意淡[N];法制日报;2008年
5 巨睿;2分钟的世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记者 秦晖 通讯员 林启词;化妆第一课:把自己变成骷髅[N];广州日报;2006年
7 苏凡;都市文化消费多元化[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8 苏凡;关注文化消费[N];经济消息报;2000年
9 苏凡;城市人文化消费多样化[N];山西日报;2000年
10 杨淳;让产品形象设计走向系统化[N];中国包装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楠;基于在微信平台中的品牌形象应用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歧秋;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郝培琳;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金英;“津韵”品牌形象设计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琦惠;数字风格图形在个性化品牌形象中的设计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霜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何禹霏;羊绒服饰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8 周舟;儿童连线玩具“连想力”品牌形象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艳;辽河旅游带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魏梦姣;“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4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86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