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对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及设计的贡献与影响(1954-1999)
发布时间:2025-05-13 00:20
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自1954年成立至1999年改制,大致经历了诞生、发展、逆境、复兴、改制等前后相继的五个历史发展阶段。伴随着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与人才模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与时代相呼应的独特面貌,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及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贡献和影响既是研究所存在的意义,也是本文探讨的目的与意义。陶研所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陶瓷艺术及设计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日用陶瓷设计领域,陶瓷绘画、陶瓷雕塑、颜色釉等陶瓷艺术各个方面都涌现出大量的名人名作。与此同时,雄厚的科技实力与理论研究成就对陶瓷艺术及设计的发展亦发挥出重要的助推作用。长期以来,研究所凭借其自身在各方面的优势,陶瓷艺术及设计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在我国陶瓷艺术及设计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指导地位。7501瓷是其影响力最大的系列作品,同时,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群体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与推动作用。陶研所数十年来在陶瓷艺术及设计领域中所取得的贡献与成就,对当前我国陶瓷艺术及设计发展方向带来重要启示。作为我国曾经的唯一部属陶瓷研究所,在我...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5451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女孩披纱1959
1958年,在何念祺的主持下,雕塑组集体研究创作《女孩披纱》瓷雕(如图2-1)。由于雕像中女孩的纱巾需要使用带网眼的全棉制品来试制,而在当时全棉制品还极为匮乏,于是大家四处寻找全棉蚊帐作为替代品,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6]之后“瓷纱”技法推广使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7]研....
图2-2陶研所全貌图王锡良张松茂1959
1959年,由王锡良和张松茂联名创作,由时任副所长的潘庸秉题跋的的《陶研所全貌图》瓷板画(如图2-2),以纪实的叙事方式和工笔兼写意的笔墨技法概括了研究所从1954年到1958年,四年多时间里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代表性艺术作品、先进的制瓷机械化成产线、科研成果、论著、研究所内景致等....
图2-3 1978年的陶研所外貌
(四)“部所”时代(1978—1998)1965年,研究所曾被命名为“第一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短暂地归属于第一轻工业部管辖。1978年,轻工业部再次将研究所纳入管辖范围,更名为“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图2-3)。从此开始了约二十年的“部所”辉煌历程,承担大量国家级....
图2-4首都机场壁画森林之歌
改革开放之后,也是研究所陶瓷文化艺术事业更加蓬勃发展的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热情更加高涨,许多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师等荣誉称号,所创作的大量优秀陶瓷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各项大将中荣获无数殊荣。首都国际机场的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即是重要的见证。研究所组织艺术家远赴日本、美国、新加坡、....
本文编号:404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404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