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的仪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特纳的仪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 出处:《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全面解读是维克多·特纳仪式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运用"阈限"、"交融"、"结构-反结构"等概念阐释仪式的演进过程。透过特纳的仪式理论反观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不难发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有助于建构良性的"文化认同"、维系民族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Abstract]: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symbol" and "symbolic"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tor Turner ceremon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use the "threshold", "fusion",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e and anti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tual. Through Turner's ritual theory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toda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minority the traditional ceremony helps to establish the benign cultur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0301-01500202)资助项目“仪式中的教育——S中学学校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50
【正文快照】: 文化人类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写到:人作为一种文化动物,与其说生活在一个物理的世界中,不如说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1](P.33)仪式作为一种由符号构成的象征体系,反映出社会关系的结构框架,建构出象征符号的话语系统。不同学派的人类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仪式”做了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靖;;仪式文化对群体心态的影响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田华;;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读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帆;;特纳与仪式理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4 王建民;;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民俗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滕星;;特纳的仪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2 张梦园;潘甘露;游海洪;;未成年犯行刑仪式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6年20期
3 金怡;;族群的象征与政治——读科恩《城市非洲的风俗与政治》[J];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4 董国皇;李婷婷;;象征人类学视野下黎族丧葬仪式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梅村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01期
5 吴婷婷;;英国高校毕业典礼的过程研究[J];留学生;2016年03期
6 宋靖野;;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J];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01期
7 李全生;;农村干亲结拜的代际差异[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郑宏;;首都北京国家仪式环境艺术设计初探(下)[J];北京规划建设;2016年01期
9 周凤梅;张斌;;仪式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汪锋;任海华;;重大纪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维度[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芳;汉代宫廷音乐活动及其相关方面的教化意涵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贾雪玲;月亮山苗族鼓藏仪式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耿毅;白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建民;;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薛艺兵;;论礼乐文化[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3 周锡瑞;试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J];文史哲;199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继扬;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南开大学;2005年
4 徐祖祥;瑶传道教及其与云南瑶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之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树龙;安徽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曾绍元;加拿大少数民族教育与启示[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霍文达;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论》[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5 李R,
本文编号:1413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41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