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儒家思想对古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1 08:03
本文关键词:浅析《红楼梦》中儒家思想对古代女子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个人见解,就儒家思想对古代女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和初探。 本研究认为,《诗经》所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古代女子教育目的。在此导向下,古代女子教育要求女子积极适应现存秩序,自求多福。但因为男权统治的现实,女子教育目的自身的自相矛盾,女子教育内容不可避免以牺牲女子的幸福为前提。其教育内容的沉重,要求的苛刻,造成了古代女子教育内容的两难,首尾难以兼顾。这必将挑战古代女子教育目的的底线。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女子教育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使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得到弘扬。在重视道德教化,追求家庭、社会和谐等方面女子教育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造成了封建社会女子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薄命。这不仅是儒学本身的失败,更是封建社会的失败。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的相应提高等命定秩序的改善,儒学要发挥对女子教育更大的作用,其本身必须加紧自我更新。反思传统,将男女对立或混淆男女差别的无性女子教育、男性化教育从古代来看其实并不是科学之道;未来亦期待尊重性别差异的真正科学的女子教育思想的成熟。
【关键词】:《红楼梦》 儒家思想 古代女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76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2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1
- (四) 选题理由11-12
- 一、古代女子教育的目的12-17
- (一) 目的概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2-15
- (二) 教育目的的两难探因15-17
- 二、古代女子教育的内容17-29
- (一) “永言配命”思想指导下的女子教育内容17-20
- 1、妇德17-18
- 2、妇言18-19
- 3、妇容19
- 4、妇功19-20
- (二) “自求多福”思想指导下的女子教育内容20-29
- 1、“德育”20-24
- 2、“智育”24-25
- 3、“体育”25-26
- 4、“美育”26-27
- 5、艺能教育27-29
- 三、古代女子教育的途径、方式29-44
- (一) 古代女子教育的途径29-37
- 1、男性家族成员的影响29-32
- 2、闺塾师和家学的影响32-33
- 3、家庭文娱活动的影响33-35
- 4、家族交往的影响35-36
- 5、家规家法的影响36-37
- 6、青楼教育37
- 7、寺观教育37
- (二) 古代女子教育的方式37-44
- 1、自我教育式37-40
- 2、自然教育式40-41
- 3、社会教育式41-44
- 四、古代女子教育的成效44-85
- (一) 教育内容的成效44-67
- 1、“德育”的成效——“可叹停机德”44-57
- 2、“智育”成效—“堪怜咏絮才”57-59
- 3、“体育”的成效——“病如西施胜三分”59-61
- 4、“美育”的成效——“花红柳绿待如何”61-63
- 5、“艺能”教育成效——“风流灵巧招人怨”63-67
- (二) 教育目的的成效67-85
- 1、对个人:“永言配命”与“不言配命”的尴尬67-76
- 2、对家族:“齐家”与“败家”的尴尬76-78
- 3、对社会:和为贵与“乱为王“的尴尬78-85
- 结语85-87
- 参考文献87-89
- 致谢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边彦军;毛泽东论《红楼梦》(1954-1964年)[J];红楼梦学刊;199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浅析《红楼梦》中儒家思想对古代女子教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9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