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儿童责任感的家庭培养

发布时间:2017-07-26 17:05

  本文关键词:儿童责任感的家庭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 责任感 家庭


【摘要】:没有责任感的一代是没有希望的一代,年轻一代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家庭是小型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首要环境,儿童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是他在社会中承担责任的预演。父母在家庭中要特别注重儿童自我责任感、对父母的责任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的培养,这是儿童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石。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儿童 责任感 家庭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责任感就是对分内之事乐于承担并尽力完成以及对行为后果勇于负责的情感[1]。分内之事就是按照个人的身份角色规定应做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责任感就是弄清并认同自己的角色规范,按照角色规范去行为,并且在知行过程中体验到相应的角色情感。在责任感的培养中,“知”是基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文;当代日本家庭论与老年人扶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5期

2 徐永德;家庭政策与家庭福利[J];社会福利;2002年07期

3 张再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J];中国人才;2002年07期

4 南方晓,何培忠;家庭的变化与法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吴春容;以家庭为单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2期

6 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变迁与发展[J];攀登;2005年06期

7 张莹;;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梁景和;王宇英;;“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研究论纲[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陈璇;;当代西方家庭模式变迁的理论探讨:世纪末美国家庭论战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沛;;浅谈老年人丧偶再婚重组家庭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曹玉萍;张亚林;;暴力家庭社会学特征的对照研究摘要[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唐仲勋;;家庭是整个社会的支柱[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4 周达生;;老年人的幸福度与家庭职能测评[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5 林少玉;;家庭生态环境与儿童健康成长[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6 秦谱德;;论我国老年人的家庭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姜忠厚;;老年人丧偶,重组家庭问题的探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泽宣;;浅谈老年丧偶再婚探讨重组家庭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宋则忠;夏寸平;;老年丧偶重组家庭的困难与对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靳石金;;丧偶老人重组家庭问题的探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以家庭的和谐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唐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的定义与政府的责任[N];中国人口报;2012年

3 延淡;增强婚姻和家庭凝聚力[N];解放日报;2002年

4 杨雪梅;让每个家庭更健康[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蔡敏;家庭政策应纳入社会政策框架[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杜学敏;家庭小“和谐”构建社会大“和谐”[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记者 文君;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N];吉林农村报;2006年

8 宋学春;青岛兴起和谐家庭文明新风[N];人民日报;2007年

9 马蒂 李明;触动家庭这根敏感的神经[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记者 彭文辉;我市创建平安家庭98.8万户[N];宜春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冷嘉;家庭、革命与伦理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涛;晚清至五四破除家庭的三个面相[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剑;我国社会转型期和谐家庭建设的伦理审视[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镜;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家庭[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丹;汉代家庭不稳定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雪婷;北方农村的分家变迁及其阐释[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杰;民国时期的基督化家庭运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维烈娜;俄罗斯家庭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杨小朋;妇联界域中单亲贫困母亲家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李朝霞;工作—家庭边界特征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纪文姣;论潘光旦的家庭与家族文化观[D];鲁东大学;2013年

10 郜萍;失独家庭发展能力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7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