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中的教育构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善治”中的教育构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亚里士多德 城邦 教育 自由教育 《政治学》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构想了善治下的教育制度,将人的美好生活方式、城邦善治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据此出发将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公共事业,同时设定了自由教育的精神和传统,确立了体、德、智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这些教育思想不仅代表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而且对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城邦 教育 自由教育 《政治学》
【分类号】:G40-091
【正文快照】: 一、作者与著作简介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他具有实践倾向的思想对人类知识和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1]马克思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9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朝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J];华章;2011年13期
2 陈威;;隐喻之于教育[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3 韩向前;;同学为什么给班长送礼?——谈谈成人的榜样效应[J];大众心理学;2006年08期
4 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7期
5 于建飞;;论西方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永恒主义教育思想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速读[J];地图;2011年04期
7 王前;朱勤;;“道”与“实践智慧”:技术发展模式的比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燕国材;;略论潜能的基本性质[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9 孟艳秋;;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教育差异[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10 刘永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视野下当代教育的批判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一农;;教师职业口语的得体性原则与学生腔[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6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马艳云;;西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周永生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生 胡亚多;学生的快乐是一种学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教师与学生:两个相交的“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4 滕家庆;教育公平从课堂做起[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N];文汇报;2003年
6 李茂;德雷珀:当教师成为作家[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陈文芳;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重建如何才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刘英团;学生的分数与幸福指数该如何博弈[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姚本先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李如密 侯会美;绿色课堂创建策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2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李;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陆正林;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劳结合理[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D];河南大学;2006年
4 路平;纽曼自由教育思想之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5 孙伟;论和谐教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应竹;古代希腊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臻;柏拉图的教育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曹凤燕;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冯莉芳;闲暇生活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1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8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