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班级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7:13

  本文关键词:班级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班级环境 “现实—理想班级环境”一致性 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摘要】: 学校/班级教育环境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辅导领域的研究主题之一。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将个体发展视为“个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与环境之间达到最佳匹配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为了验证该理论,本研究选取武汉市某辖区6所小学4-6三个年级的62个教学班、9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我的班级》问卷测量班级环境,采用《自我描述问卷Ⅰ型》测量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的分析方法,分别从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考察班级环境对小学生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1、学生和教师对于现实和理想班级环境的态度存在差异:教师知觉到的现实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秩序纪律比学生所感知的要好,学习负担要轻,二者对于班级竞争的知觉没有差异;学生和教师偏好理想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融洽,班级秩序与纪律更好,竞争气氛更激烈,学习负担更低;而教师对理想班级环境的偏好比学生更为明显。 2、学生、家长和教师所偏好的理想班级环境存在差异:(1)教师比学生和家长偏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融洽,班级的秩序纪律更好,竞争更激烈,学业负担更轻;(2)学生比家长和教师希望班上的竞争气氛最低,学习负担最重;(3)家长比学生和教师偏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低。 3、现实班级环境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表现为:(1)在学生个体水平上,“秩序和纪律”、“学习负担”维度对小学生“生理自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学关系”和“秩序纪律”维度对“学校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秩序和纪律”维度对“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师生关系"维度对“言语自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学关系”维度对“亲子关系”、“数学”、“同伴关系”和“一般自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秩序和纪律”和“学习负担”维度对“一般自我”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在班级水平上,班级环境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预测力更高;“秩序和纪律”维度对“学校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师生关系”维度对“言语自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现实班级环境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表现为:(1)在学生个体水平上,现实班级环境对小学生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2)在班级水平上,现实班级环境中的“竞争”维度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负担”维度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则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5、在“现实—理想”班级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师生关系、学习负担和竞争三对交互作用对小学生自我概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结果表现为:(1)当学生希望师生关系越好,而现实的师生关系也越好的情况下,其“生理自我”、“学校表现”、“言语自我”、“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一般自我”的水平也就越高;在班级水平上,师生关系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言语自我”也有显著的影响。(2)当学生希望学习负担越轻,而现实的学习负担也越轻的情况下,其“学校表现”、“言语自我”、“同伴关系”和“一般自我”的水平就会越高;在现实的学习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对偏好高学习负担的学生而言,其“学校表现”水平更高。(3)当学生希望班级竞争气氛越激烈,其现实的班级竞争也越激烈的情况下,其“生理自我”的水平就越高。
【关键词】:班级环境 “现实—理想班级环境”一致性 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8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12-15
  • 1.2.1 发展的生态学理论13
  • 1.2.2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和“阶段—环境匹配”理论13-14
  • 1.2.3 社会认知理论14-15
  •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15-18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目的15-16
  • 1.3.3 研究的意义16-18
  • 2. 文献综述18-32
  • 2.1 班级环境18-27
  • 2.1.1 班级环境的概念与结构18-20
  • 2.1.2 班级环境的测量20-23
  • 2.1.3 班级/课堂环境与学生发展23-25
  • 2.1.4 班级/课堂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25-27
  • 2.2 自我概念27-30
  • 2.2.1 自我概念的结构与测量27-29
  • 2.2.2 班级/课堂环境与自我概念29-30
  • 2.2.3 学业成绩与自我概念30
  • 2.3 小结与述评30-32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32-40
  • 3.1 问题与研究假设32
  • 3.1.1 本研究主要考察的问题32
  • 3.1.2 研究假设32
  • 3.2 研究对象32-34
  • 3.2.1 班级样本33
  • 3.2.2 教师样本33
  • 3.2.3 学生样本和家长样本33-34
  • 3.3 研究变量34-38
  • 3.3.1 结果变量:学业成绩与小学生自我概念34-35
  • 3.3.2 预测变量:现实班级环境变量及“现实—理想环境”的一致性35-37
  • 3.3.3 控制变量:学生入学成绩37-38
  • 3.4 研究程序38-40
  • 3.4.1 施测程序38
  • 3.4.2 统计方法38-40
  • 4. 结果分析40-63
  • 4.1 班级环境之不同群体态度差异比较40-43
  • 4.1.1 学生与教师的差异比较40-42
  • 4.1.2 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理想班级环境偏好的差异比较42-43
  • 4.2 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43-51
  • 4.3 班级环境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51-52
  • 4.4 班级环境对学生变量的解释力比较52-53
  • 4.5 “现实—理想”交互作用对学生变量影响的实质分析53-63
  • 4.5.1 生理自我54-56
  • 4.5.2 学校表现56-57
  • 4.5.3 言语自我57-58
  • 4.5.4 亲子关系58-59
  • 4.5.5 同伴关系59-60
  • 4.5.6 一般自我60-61
  • 4.5.7 交互作用分析小结61-63
  • 5. 讨论63-72
  • 5.1 测量工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63-64
  • 5.1.1 《我的班级》问卷的信效度63-64
  • 5.1.2 《自我描述问卷I型》(SDQ I)的信效度64
  • 5.2 不同群体对班级环境态度的差异比较64-66
  • 5.2.1 学生和教师对班级环境态度的差异64-65
  • 5.2.2 学生、家长和教师所偏好的理想班级环境的差异65-66
  • 5.3 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66-69
  • 5.3.1 现实班级环境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66-67
  • 5.3.2 “现实—理想”班级环境的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67-69
  • 5.4 现实班级环境及“现实—理想”交互作用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69-72
  • 6. 结论和建议72-76
  • 6.1 主要研究结论72-73
  • 6.1.1 班级环境之不同群体态度差异比较72
  • 6.1.2 现实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72-73
  • 6.1.3 “现实—理想”班级环境一致性与学生发展的关系73
  • 6.2 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73-76
  • 6.2.1 本研究的局限73-74
  • 6.2.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74-76
  • 参考文献76-82
  • 附录82-94
  • 致谢9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玲;小学生学业成绩、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申一君;小学课堂环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聪杰;中学生班级环境、创造动机对科学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章进;学习的回归—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赵婷;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角色的认知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3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13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