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独生子女 认知发展 人格发展 社会适应性发展
【摘要】:现有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研究可以分为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研究三大部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存在着不足:在方法上有必要对言语能力的研究材料进行标准化;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社会取向差异性以及对独生子女人格动机特点的考察。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独生子女 认知发展 人格发展 社会适应性发展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独生子女心理研究的现状近30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研究群体。独生子女作为占中国人口较大数量的特殊群体,其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文化素养关系到中国人口的基本素质。现有有关独生子女心理研究可以分为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2 姚齐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3 唐慧琴 ,李敏,徐韬园;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初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薇,张瑛,项中,王凤仪,陆小莲,陈晓鹤;大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肖瑾,陈伟民;独生子女社交倾向性的元分析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3 朱晟华,谢先报 ,李仁苏;小学教师师范专科生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李晓驷,张育麟,张志军,沈心芳,王莉,杨丽达,王克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1年01期
5 张建明 ,汪梅先 ,许燮萍 ,沈瑛 ,单君 ,万卜萍;儿童情绪障碍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03期
6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7 欧阳晓明;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取向[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8 方平;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差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9 栗文敏;;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10 项红雨;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毅;崔永华;;早期系统干预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多中心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郑小荣;吴菁;阎蔚;张艳云;;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与家庭关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周立;周秀芳;郑林科;赵晓艳;;孕期情绪及分娩方式与婴幼儿气质特性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殿凤;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2 邹华;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文;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5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慧琴,忻仁娥,胡心珠,张华秋;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和早期干预[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9期
2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1期
3 郭兰婷,单友荷,张惠开,张秋水,赵小菲;影响学龄儿童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玲;关于儿童部分与整体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Ⅰ 4—7岁儿童类和数的包含[J];心理学报;1980年01期
2 卢乐珍;;漫话对独生子女的教育[J];人民教育;1980年05期
3 ;教工之家[J];江西教育;1981年01期
4 刘震;独生子女教育研究[J];零陵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5 方格,刘范;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发展——4—10岁儿童比较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实验(上)[J];心理学报;1981年01期
6 方格,刘范;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发展——4—10岁儿童比较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实验(下)[J];心理学报;1981年03期
7 顾萌;让小花开得更芬芳[J];上海戏剧;1981年03期
8 霍斯特,尼克尔,金惠堂;儿童心理学——回顾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儿童心理学研究30年[J];心理科学;1981年06期
9 H·W·斯蒂文森 ,刘范 ,查子秀 ,林国影;学校教育与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1981年03期
10 胡寄南;实现四化需要心理学[J];心理科学;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刘勇;;624例病残儿童鉴定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黄彩凤;;独生子女神经系统非遗传性病残儿35例调查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六角僚子;柄泽行雄;;日中两国高龄者印象的比较(之2)——以中国为主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姚宇翠;何兴润;;118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体格发育及学习成绩分析初探[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张晓红;张建英;;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米红;陈新华;;厦门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商业化养老可行性研究[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7 ;保定一棉优生早教工作情况介绍[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吴东升;;试论幼儿早期思想品德教育[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9 陈德春;;试论父母离婚对独生子女成才的影响[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10 桂长生;;一个深受欢迎的老年社区——徐州市南郊老人公寓[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安义;创造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日报;2000年
2 秦利;性格与排行有关[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段微;女性生多少孩子最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西安市妇联 薛青莲;“黄昏恋”的误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儿童心理严重成人化[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储召生;减负:瓶颈问题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赵世超 刘惊铎(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塑造全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孟华;天津三成儿童心理不健康[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陈星桥;落实独生子女奖励优惠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春燕;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茅锐;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受伤害事故与教育预防的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翁可为;深圳市中小学独生子女人格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蔡丽红;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5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耿柳娜;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D];河北大学;2001年
7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粟文彬;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其与训练伤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姚应水;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10 段素萍;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索情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33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330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