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早期心理辅导探讨
本文关键词:震后早期心理辅导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早期心理辅导 地震 心理应激障碍 心理急救 严重事件应激晤谈 认知行为疗法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震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早期心理辅导。早期心理辅导应以创伤后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创伤后危机障碍的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急救、严重事件应激晤谈、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从这些方法中可归纳出共同的、可用于早期心理辅导的原则:支持性原则、正常化原则、重视社会支持原则、个性化原则等。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5·12汶川大地震后,震后心理援助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心理卫生工作者都投入到与震后救灾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工作中。但是因为灾难的猝不及防,而国内之前的相关援助经验并不丰富,因此需要在摸索和学习中厘清思路。作为邻近灾区的心理工作者,面对巨大的援助需求,应该如何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弘,汪向东,新福尚隆,张津萼,王玉凤;少年生活质量问卷的初步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张俐;袁发焕;;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年05期
2 张艺;静进;;慢性疾病儿童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2期
3 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02年08期
4 张樱樱;方必基;童辉杰;;强迫症的诊断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4期
5 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6 瞿晓理;童辉杰;;生命教育应重视校园心理危机的研究——苏南某市中学生自杀和暴力风险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7 杨瑞,李亚洁;创伤病人的心理学效应及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4年07期
8 马磊,王家同,皇甫恩,苗丹民,舒青,谭庆荣,戴尊孝,魏亚宁;急性应激障碍与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6期
9 王禾,廖维宏,吴宝明,何庆华,卓豫;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物模型行为学表现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0期
10 甘景梨,高存友,杨代德,胡兴焕,李晓琼,张伟红;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的3种变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宏;刘达伟;;儿童生命质量研究进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焱;李建明;;神经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聂巧乐;;如何有效地在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能力[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取芝;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3 窦东梅;河南两城乡儿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廖喜明;儿童青少年创伤事件问卷和创伤后症状量表的评价[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晓芳;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社交回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方必基;大学生恐惧障碍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樱樱;大学生强迫认知因素的测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吴菲;监内服刑人员亲社会倾向培育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静;癌症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杨林;暴力危险因素评估及个体认知行为干预[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松朱,紫青,张明园,陆峥,黄璧琨,王国宝;社区用生活质量问卷应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年03期
2 许淑莲,王翠华,蒋龙,刘和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2期
3 李凌江,张亚林,杨德森,郝伟,肖水源,李振国,,廖巨福,吴舸,罗友根,黄俊,张斌,刘解宁;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Ⅱ方法学及社区人群的总体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廷th;古代无神论与科学相结合的一个范例[J];中州学刊;1980年02期
2 ;外国电影动态[J];世界电影;1980年04期
3 徐晓鹤;;水杉[J];化石;1980年04期
4 雷抒雁;;泰岱之诗(三首)[J];山东文学;1980年03期
5 师枫;四张衡[J];人文杂志;1981年02期
6 李孝友;编纂地方志刍议[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7 常半农;开封历史地震和地质构造关系的初步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8 胡榕;苏联影片《祝你们长寿》[J];世界电影;1981年04期
9 屈维德;振、震二字莫混用[J];力学与实践;1981年03期
10 欧式鹏;新影拍摄彩色纪录片《悬空寺》[J];电影评介;198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斌;卢静芳;杨主恩;周伟新;郭芳;;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深浅构造与地震[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赵镨;;用地震方法探测煤矿地质异常体[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姚柏平;李永波;阎吉柱;郭念发;张永鸿;;下扬子陆缘伸展区地震激发机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俊兴;贺振华;;地下流体地震电磁参数成像[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徐果明;孙新蕾;李光品;卫山;;地震纵横波衰减随压力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庄东海;许云;乌达巴拉;;时延地震中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的转换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宋常瑜;吴律;张立新;蔡志光;;地震π方法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彭真明;肖慈s
本文编号:1272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7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