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适应性发展
本文关键词: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适应性发展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进入西部以后,与当地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传统文化和地域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本文结合"田家炳‘两岸三地’教育技术西部行"考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适应性发展的思路并进行了论证。
[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western region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a new teaching mode , how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 the quality education , the curriculum reform ,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gion in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of th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 the agricultural remote project " )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diversification and adaptive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es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 field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field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西部文化丰富多样,长期以来适应这种文化而产生的具有差异性的教育要求“农远工程”建设、管理和应用的适应性发展。西部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互相渗透,异彩纷呈,呈现出多样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宗教性的特征。在西部不同的文化地域,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霍力岩,李敏谊;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3 蒋国珍,张伟远,匡贵秋;对远程学生学习支持方式选择倾向的调查与分析——广播电视大学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周蔚;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区域性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张明国;“技术一文化”论——一种对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新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戴宗红;;E-learning与深化高职实训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田健;孙守钧;程治山;吴锡冬;;天津农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6 陈群;重要他人对幼师女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芳;;高师生学业成绩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程单剑;;深层解蔽——高校思想政治课隐性课程构建的两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文继奎;;远程学习者学习困难之诸种造成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刘永弘;;构建校园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文;陈国华;;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宋存瑞;;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易忽略问题[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富;;广西民族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刘金梅;刘建设;;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比较与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陈思思;邱法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开放课程及教材建设策略[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Volume 2)[C];2010年
9 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戴起伟;许才明;马剑风;王支风;邹立红;董钊;朱科峰;凡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农村培训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媛;对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改进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孟宪翔;网络电视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玲玲;基于Moodle平台的通用技术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桐;关于初三班主任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蔚;网络环境下电大办学系统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7期
2 郎威;;科技现代化与现代科技文化[J];未来与发展;1989年04期
3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康荣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技术的民族性与民族化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01期
5 王海山,盛世豪;技术论研究的文化视角——一种新的技术观和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05期
6 陈振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评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秀麟;梁贵宝;;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2期
2 张新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三种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甘南州临潭县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3 韦海梅;;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模式应用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8期
4 ;大力推进“三种模式”的广泛应用 扎扎实实地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J];中小学电教;2006年01期
5 耿军;;省墨模式和暖性服务是特色——三星成功入围2006年远程教育采购[J];每周电脑报;2006年29期
6 马文玲;姜志兴;咸彦平;;吉林省召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场会[J];中小学电教;2007年Z1期
7 刘小毛;黄冬兰;;感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节约[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年09期
8 侯金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来自辽宁省鞍山市某县的调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8期
9 陈晓燕;陈园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利用技能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夏洪文;;面向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J];中小学电教;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源;;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培养人才适应性问题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齐陈骏;;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3 万卫东;;浅谈网络会计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霞;范红霞;;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玲;田培;贾祥道;姚燕;白杰;;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适应性的影响因素[A];纪念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成立20周年——混凝土外加剂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江恩惠;张清;陈书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赵智勇;;陕西省高中生适应性发展特点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超群;;上海电网220kV线路保护适应性探讨[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顺增;刘立;;HCSA膨胀剂与化学外加剂、水泥的适应性研究[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玉玲;成都东村:规划西部文化产业新高地[N];光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倩;大力挖掘西部文化“富矿”[N];甘肃日报;2011年
3 乐可锡;西部文化行走东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安思国;重新建构西部文化[N];新疆日报(汉);2000年
5 袁英 缪平均;把陕西省馆建成展示西部文化文明的窗口[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严长元;西部文化设施投入该加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黄晓峰;西部大开发新时期,西部文化产业再发新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施剑羽;大理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N];大理日报(汉);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晋;西部文化资源有待规划和深加工[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匡丽娜;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打造西部文化高地[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品勇;基于本体理论的网络教学适应性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沉雷;征地农民在职业转换中的非适应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晔;微小型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侯汉平;多重复合适应性X方物流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奕;高速公路经济适应性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燕;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德强;农远资源环境下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怡;宝鸡市农远工程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丹;农村中小学撤并衍生文化中心消逝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洪学;农村中小学“空巢”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白冰;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模式化网络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红梅;我国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方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英;研究生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4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