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实践性质与教师的楷模先知特点
本文关键词:身体的实践性质与教师的楷模先知特点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身体哲学中的身体不仅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而且强调以肉体为基础又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教师的教育实践示范性既是在思想支配下的身体的感性示范性,更是以肉体为基础又超越肉体的身体的精神的榜样性。思想家、科学家等学术大师,既可能是"楷模先知",也可能"伦理先知"。但教育家、优秀教师与合格教师一定是知行统一、以身示范的"楷模先知"。
[Abstract]:The body in body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he unity of body and spirit,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existence which is based on the body and transcends the body.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practice demonstration is the perceptual demonstration of the bod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ought. It is also the example of the spirit which is based on the body and transcends the body of the body. Thinkers, scientists and other academic masters may be either "model prophets" or "ethical prophets." but educators. A good teacher and a qualified teacher must be a model prophe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是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显著特点的高度概括。教师的学高与身正高度统一,不可分割。教师的身正决不是作为肉体的身体的端庄,而是以肉体为基础又超越肉体、高于肉体的精神存在及其榜样性和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实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3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周霞;回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年02期
6 叶涯剑;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7 刘少杰;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建构和谐社会的难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单小曦;;“新实践美学”的现代性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陈庆德;刘锋;;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樊;;“家政哲学”:作为“符号”意义的社会学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4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樊红敏;日常政治视角下的地方权力运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囝囝;律师社会关系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郭娜;教育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程新奎;经济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跃忠;布尔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周亚平;道德重塑与利益诉求[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焱;场域共生: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至昊;论文化资本[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欢庆;私营企业主“非炫耀性”消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金本能;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小学生语文教材适应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华军;发展的挑战:山地道路与社会分化[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7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27196.html